第554章 文学青年(2 / 2)

穿在1977 狸猫换银子 6333 字 3个月前

而且面授也不太麻烦。

就以省城文化宫的大礼堂为例子,那里一次性可以容纳两千人上课,10次大课就可以将所有学员的基础课程讲完,更别说还有几个地区分校可以分担。

所以综合各种情况之后,陈凡定下来的招生总数就是2万人。

连温州《文学青年》杂志社都能一次拖1万人,江南作协这麽大的资源砸下去,还教不了两万?

甚至在陈凡的计划中,两万人只是开始,经过第一期教学之后,再总结经验教训丶优化教学流程,日后还要再增加招生人数。

至于为什麽招生简章上只有2000人?

陈凡捧着一本中国通史,头也不抬地说道,「当然是要给那些想报名的人紧迫感啊。你要是写招20000人,这麽多的数量,还有几个人急着报名的?」

何青生看了看他,忍不住咂咂嘴,「奸诈如狐!」

陈凡依然没抬头,「这叫合理运用策略。」

话音落下,终于抬起头来,同时举起手里的书,「都是跟老祖宗学的。」

谭庸在一旁坐着丶翘着二郎腿在抽菸,好奇地问道,「通史里面没有这些东西吧?」

陈凡轻叹了口气,「老师说不能囫囵吞枣,要将历史读明白,所以看通史的时候,也要去看相关的史书和资料,要不然看了也等于白看。」

就算没有徐教授的吩咐,他之前也看过不少古文经典,这种小智慧的运用不过是随手为之而已,不值一提。

谭庸看着陈凡认真读书,不禁龇了龇牙,「徐老真严谨!」

顿了一下,又好奇地问道,「你看到哪里了?」

陈凡继续埋头阅读,「这才刚开始呢。先读中国通史,同时要翻阅相关史料,完了后面还有汉语史丶文学史丶音韵学丶……好多好多。」

何青生在一旁感叹道,「徐老这是要把你培养成大儒啊!」

陈凡抬起头看了看他,眼睛微微眯了一下。

为什麽听着感觉有点像幸灾乐祸呢?

然后继续埋头看书。

别说,这些书籍看上去很枯燥,但若是能读进去,其实也蛮精彩的。

至少比起要经常做试验的理工科,他还是更喜欢看书多一些。

起码不用动,如果没别的事,找个地方躺一天也行。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算基本符合他的人生要求:躺平。

何青生放下报纸,又点燃一支烟,站起来走了几步,「你们猜猜,大概会有多少人报名?」

谭庸躺在沙发上纹丝不动,「这哪里能猜得到?咱们现在办的事,也算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他掸了掸菸灰,转头看了一眼陈凡,笑道,「早在民国时期,不少大学就开设有夜校班丶函授班,不过大多都只针对于本地人员,就没有跨地区的。

包括以前全国各地的大学开设的函授教学,也几乎以本省范围招生为主。而这一次咱们是面向全国招生,即便一个省只有三五百人,那也有一万多人的规模。」

他说着转头看向谭庸,「就凭目前各个省文学刊物的发行量,你总不会认为丶一个省连三五百人的文学爱好者都没有吧?!」

何青生抿着嘴轻轻点头,「有道理。」

随即抬起头来,笑道,「如果招生真的能够达到预期,20000名学员,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成材率,那也是200人。

若是我们真的能培养出两百名合格的作家,那能多出多少稿件啊?!」

一听这话,谭庸不禁笑道,「你这是当主编当怕了,就怕收不到合适的稿件。」

何青生哈哈笑道,「谁不是呢?除了我们《江南文艺》杂志社,哪家报刊不在为稿件发愁?」

他说着走到沙发前坐下,笑着叹了口气,「要说投稿,那是真不少,但是很可惜,几百篇来稿里面,能够挑出一篇不用怎麽修改的稿子,我就谢天谢地咯。」

谭庸转头看向陈凡,笑道,「听见了没?所以老何才对你青眼有加,因为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新作者中,只有你的稿件不用修改丶可以直接校对刊发。」

话音刚落,他便微微一愣,看着陈凡问道,「你想什麽呢?」

陈凡此时正捧着书本出神,听到他的问话,才缓缓抬起头,看了看两人,说道,「刚才何叔一句话提醒了我。」

何青生眨眨眼,「什麽话?」

陈凡放下书,抓起他面前的烟抽出一支,点燃后说道,「是这样啊,目前的情况是各个杂志社都缺少合适的稿件,对不对?」

他见何青生和谭庸两人都在点头,便继续说道,「但是这种情况是历史造成的,随着高考恢复丶大学生走进校园,还有我们搞的这个文学函授中心开始招生,完全可以预见,无论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学院派』,还是参加函授培训的『爱好派』,能够写文章丶并且能写好文章的作者,一定会越来越多。」

何青生轻轻点头,对着谭庸笑道,「是这麽回事,这麽一来,估计要不了多久,咱们就不缺稿件啦。」

谭庸也哈哈直笑,「那时候不仅不缺稿件,好的稿子还多得让人挑花眼哦。」

何青生似乎看到了那一天,两眼放着光,「等到那个时候,可以算是文学振兴了吧?!」

陈凡看着两人越说越开心,不禁有些无语,「我说丶两位领导,你们就没点别的想法吗?」

两人齐齐转头看着他,眼里满是迷惑,「什麽想法?」

陈凡两手打着手势,「那麽多的稿件,你们挑花了眼,然后优中选优,把最优秀的一部分刊登,之后呢?」

他看着两人,「要是真有文学作者越来越多丶稿件越来越多的那天,那些被挑剩丶却又达到了出版标准的文章,就那麽平白浪费掉?」

这时何青生总算反应过来,猛地一拍大腿,「我们可以再搞一本刊物!」

谭庸也深以为然地点头,「我看可以。」

本来每个省级作协分会旗下,都会有一到几家杂志社,一般来说,文风越盛的地方丶下属的杂志社就越多。

比如上海作协旗下就有《萌芽》丶《收获》丶《上海文艺》等等,眼下除了《上海文艺》正式复刊,其他两个也都在筹备当中。

既然他们可以有多家杂志社,那麽江南作协当然也可以。

被陈凡捅破了窗户纸,何青生立刻清醒过来,边想边说道,「杂志社一般要有清晰的定位,《江南文艺》是作为作协内刊,主要是为了发表会员的文章,以及发掘文坛新人。

至于之前停刊的两本杂志,也各有各的目的。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复刊的意义不大。」

谭庸也点着头说道,「与其让那两本杂志复刊,不如以函授中心为契机,开设一本新的杂志。」

何青生敲敲脑袋,「从函授中心学员的文章里面,挑选一部分优秀作品,刊登在这本新杂志上,这个杂志可以直接挂在作协下面,也算是省级刊物。

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还被刊登在省级刊物上,对这些学员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和激励。」

谭庸直接将菸头扔掉,「学员的文章有了去处,咱们作协旗下多了一本刊物,包括《江南文艺》在内,也多了很多稿件可供选择。」

他说着抬起头,看了看陈凡和何青生,脸上满是笑意,「上面也能多一份收入,这件事对所有人都有利,完全可行!」

何青生走到陈凡身边坐下,抬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满意地点头笑道,「不错不错,我们作协就是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以后有好多想法都提出来,我给你记功。」

陈凡撇撇嘴,「还不如多给几瓶好酒呢。」

何青生当即乾咳一声,正色说道,「现在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本新杂志丶起个什麽样的名字比较好?」

谭庸眨眨眼,看向陈凡。

陈凡再次拿起书,低着头说道,「函授中心的学员多半都是文学青年,乾脆这本杂志就叫《文学青年》好了。」

何青生和谭庸相视一眼,心里默念了两遍,几乎同时点头,「我看可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