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就又和汉代的兵役制度有关了。
二十三岁开始服兵役,一种是中央卫兵。一种是边关做兵卒,还有地方兵役,每个国民都会轮到这三种。
中央卫兵待遇最好,需要服役一年,来回路费中央报销,工作期间包吃包住包衣服(不包媳妇),退役时候皇帝备酒席款待,面子里子都有。
戍边待遇很差,路费自己付,但是服役期限是三天。
你没看错,是三天。
这个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呢……其实他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锅得送给秦始皇。
皇朝的前身就是王国,一个王国也就一个省那么大,再大也就两个省,如果以省为单位,从家里到边关估摸着也就走三四天最多了,毕竟是壮劳力。
加上戍边3天,来回也就十来天,谁都负担得起。
但是变成皇朝之后,一走走五六个月,全自费,走了5个月服役3天又要回来,谁吃得消?
这其实是秦皇朝没有注意到这个……
顺带一提,陈胜吴广的起义就是在服这个兵役的过程中。
(小声BB:换我我也……咳)
但是到了汉朝有了改善,你不愿意戍边,行,一天100个钱,三天300交给政府,政府找人去替代你。这些钱就给对方。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方有1000个人不愿意戍边,就有1000*3天的空闲,有一笔300*1000的巨款当做赏金,然后政府就会找愿意拿这笔钱的人来顶这3000天。
当然因为3000天太多了可能找了5个人来顶,每人就能拿到60000钱,需要服役一年半。
是不是很人性化?
地方兵役也比较简单,每个地方的壮丁都要被拉起来在检阅和训练,一年一个月,根据地方需要精心训练。
比如靠海的就练海军,当然也要接受基本教育。
关键时候一旦开战,三种兵都可以被调动。
除此之外每个人还有为当地建设劳动的义务,也就是役啦,汉代是一年一个月。
——所以你们看,对于边关的将领来说,我连来戍边的兵士的脸还没看清楚人家就走了……简直黑人问号脸。
人都不认识自然也谈不上爱惜啦。
但也有意外,比如主要带自家人上战场,这种一般都是武将世家了,都有自己的班底,比如李广就是。
但是我觉得吧,我们看史书不能站在后世的角度,比如看汉武帝就觉得他任人唯亲了(喂不是你自己说的吗)那人家也是真没办法。当皇帝的想要找到个靠谱的下属也不容易啊,自然就相信了“近朱者赤”“物以类聚”“家学渊源”这样的话啦!
话说他用成功过的外戚好像只有卫家一家,后头的那谁谁和那谁谁简直是……(指指点点指指点点)
JAPAN又叫做漆你们知道咩?虽然当时知道的时候我也有些小小的不甘心但是后来想想……呃,这是必然的发展鸭。
漆器的制造工艺是在木料上不停得上漆,上几百层,然后在干了之后用刻刀镂刻。这一层漆干透起码要三四天,所以一件产品的制作时间可想而知。
当然民间使用的漆器肯定不像皇室那么奢华,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