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 2)

到家门口附近,张惠惠就扬声朝家里喊:“妈,妈——”

赵梅赶紧迎出来,有些紧张地期待。

周嘉妮几人肩扛手提地过来,赵梅赶紧上前接她们手上的包,带了小心翼翼地讨好:“欢迎几位同志。”

“谢谢嫂子,嫂子你好,我叫周嘉妮,这是孙萍同志,那是于晚霞同志,以后要打扰嫂子一阵子了。”

孙萍跟于晚霞也赶紧打招呼。

见新来的城里娃说话爽朗,赵梅黑瘦的脸上也露出轻松的笑意,说话声都大了几分,道:“不打扰不打扰,快进屋歇歇。”又不自信地连声解释着,“屋里我打扫干净了,擦了好几遍,还熏了两天艾草。”

一副生怕他们嫌弃的样子。

周嘉妮视线在旁边的棚子上顿了顿,心底叹了口气。

棚子周围用木板钉了起来,还搭了草衫子,有窗户有门,可总得来说也不是正经屋子,但她知道,赵梅想拿队里的补偿工分,所以宁愿他们一家三口住棚子,也要把唯一的屋子腾出来接待她们。

孙萍跟于晚霞扫了眼简陋的院子,也看到了旁边的棚子,但都没想到里头会住上一家三口。

于晚霞眼里还亮起某种期待,下意识问了句:“嫂子,你们不住这边吗?”

就一间屋,她们住了,那赵梅家肯定是住别处了。

心里想着如果她们仨单独住一个小院,那可自在多了。

对上两位姑娘明亮的视线,赵梅脸上闪过窘迫的羞红,慌乱解释道:“我们住这棚屋,平常那也是住人的地方。同志们,你们一路辛苦了,快进屋歇着。”

不等孙萍几个反应过来,就推着她们进了屋,热情招呼着:“快放下东西歇歇。”又一叠声的喊张惠惠,“惠丫,给姐姐们倒水。”

接着又团团转得给他们介绍屋里的土炕、角落里的旧柜子、墙上双开门的小壁橱,屋里的脸盆架,还有缺角的桌椅板凳,慌地手脚无措,一副生怕大家追根问底,或者说出不想在她家住的话的样子。

这种窘迫的不自信,周嘉妮太深有体会了,她给孙萍和于晚霞使了个眼色,赶紧认可地笑道:“谢谢嫂子,屋里打扫的可太干净了

,嫂子一看就是勤快人。”

得到认可,赵梅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微微松了口气,没人注意她慌到手抖。

接待这批知青,是她主动争取来的。当时说完安排,队里就不太乐意,担心张开山休息不好,也怕知青们承受不起这个心理负担。

可让知青住棚屋,又怕那些娇娃娃们闹腾。

正农忙,队里自是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赵梅家困难也是事实,队里给的那点补贴进项对他们一家而言十分重要。

而且,如果遇上大方(懒)的知青,帮着知青们做饭浆洗啥的,说不定还能挣个几分一毛的钱,多少又是一笔进项。

最后队里开会讨论一番,答应了赵梅的请求。

赵梅这两天下工回来就收拾这间不大的屋子,打扫了一遍又一遍,恨不能刮层土下来。

于晚霞已经意识到刚才似乎说错话了,面上有些尴尬,求助地看向两位临时搭起来的小伙伴。

周嘉妮拍了拍她的胳膊以示安抚,眼睛打量着接下来要住的地方。

屋子就是普通土坯房,面积不大,进门一套破旧的桌椅,右侧是土炕,但打扫的很干净,墙上糊了层旧报纸,许是因为他们来的缘故,有些地方还新糊了些用完的作业本子纸。

带锁的柜子坑坑洼洼和掉漆的地方不少,柜子腿还缺了一角,垫了块石头。

但里里外外擦的很干净。

吃饭的桌椅板凳也是,缺腿的地方垫着碎瓦片,想挪动得连碎瓦片一起挪。

外头的小院子扫的也很干净,墙角旮旯还种着蔬菜、垒着鸡窝。

整体收拾的不错。

周嘉妮打开两个军绿色手提包翻了翻,找到她放糖的地方,抓了把水果糖。

张惠惠正好提了自家的暖瓶进来,稚声稚气得道:“姐姐们,喝点水吧。”

家里头一次接待城里来的知青,小丫头有点开心,脸红扑扑的。

“谢谢惠惠,吃块糖甜甜嘴。”周嘉妮把糖塞给她,张惠惠有点不知所措的看向赵梅。

赵梅赶紧拦着:“不合适不合适,这么精贵的东西,同志你留着自己吃就行,她不爱吃

糖。”

小孩子哪有不爱吃糖的?

周嘉妮笑道:“嫂子别客气,我拿出来就是实实在在想给惠惠的,不然我藏着就好了。”

扯开张惠惠褂子上口袋,塞了进去。

赵梅赶紧让惠惠道谢,还是有点手足无措,忙指指旁边的半桶水,道:“这是新打的水,洗手洗脸都能用,暖瓶里的水是早上刚烧开的,你们先用着,我去烧火,把你们的空暖瓶灌满……”

提上她们的空暖瓶,拉着闺女出去了。

赵梅一走,于晚霞长长的松出一口气,孙萍也一屁股坐在炕沿上,小声道:“我不是说嫌弃人家家里条件不好,可就是觉得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