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6(1 / 2)

青竹 寓风 5296 字 28天前

是辛苦体力活,如果要背石头、运石头,就更辛苦了。

这回姜竹给的工价不低,一天一百文。

家里条件稍差些的人家,开荒都暂停了。

姜竹说今年先盖两间讲堂,赶在冷起来前盖起来,他们想先来山上盖书院赚些钱,等盖好了讲堂再继续去开荒。

反正村里青壮劳动力就那么些。

不在开荒就来山上。

人手不太足,池远舟真给他们介绍来一队泥瓦匠,都是在山上盖过房子修过庙的,姜竹还到附近村子找了些会盖房子的大工、小工。

沈青越抽空给工头画了效果图,工头就拿着他的图领着人开干。

除了人,还得往山上运瓦、运东西,用了谁家牲口,也得付点儿租金。

圈地,砍竹子,掘竹鞭,挖石头,平地,打地基,铺地面,开始盖。

墙壁,梁柱,屋顶,门窗,家具……

姜竹除了进山赶集,每天都要去书院那儿监工,还自己带人在山上砍树给书院做桌椅板凳门窗。

连上课的小孩儿们得空了都跑来帮忙搬搬东西。

里正也是隔三岔五就跑来看了,姜竹要是哪天不在,他就开荒那儿和书院这儿,两个地方来回跑。

姜四山、姜大山也是天天来看。

七月初是姜竹生日。

准确说是姜竹爹捡到他的时候。

如果按年龄推算,他的生日应该在端午前后,说不好是四月还是五月。

虽然姜竹从小就知道他是捡回来的,但姜竹爹不会特意去强调这一点,也不会特意给姜竹庆祝生日,就是趁着夏收结束有新面的时候给他多煮几天面条吃,都不明说算不算长寿面。

没有个具体的日子,沈青越也没特意去强调哪天。

他们俩选了选,找了一个不怎么忙的日子,把手上的活儿都退掉,一起在家窝了一天。

前院已经空下来了,他们俩把先前的东西又从后院搬回前院,把客厅布置了,还把去年底姜竹买的缸子洗干净盛上水,铺了一层小碎石,就等着哪天去抓条小鱼回来。

中午时姜竹做了面,沈青越不让他切,兴致勃勃地一点点儿拽,拽了好长一条粗细不均的长寿面,煮好了一碗都能没盛下,姜竹在碗旁边又接了个碗,下午沈青越还给他画了一幅姜竹吃面图。

上梁前,沈青越的画稿全交了,一身轻松地跑来观摩了他们书院上梁封顶盖瓦片。

今年,他们第二次上大梁了。

木工师傅还是那个木工师傅,他干了一辈子也没给书院上过梁,不知道有什么讲究。

会的吉利的唱词诗句都对不上,还是赵先生站在下面主持的。

这回沈青越爬上去撒糖撒钱比上回淡定多了,还换他提篮子,让姜竹撒了一会儿。

盖好的新屋子,可谓窗明几净,又宽敞又美观。

那些从梯田挖出来的、河边捡回来的,还有从山上不知哪处搬来的石头们,严丝合缝地嵌在一起建成了敦厚的墙壁。

连地面都是石头铺的。

书院的屋顶很高,比山下的民居要高出一米多。

门窗有些像寺庙大殿的门窗,全是能开合的,白天上课时能都打开,通风又明亮。

两间讲堂间,留了一片不小的空间,保证两个屋子上课也能互不打扰,他们用石块儿在中间摆了一个小道,大小的石头错落着,能给小孩儿们当板凳坐。

屋子里的桌椅、板凳,全是新做的。

进屋闻一闻,还能闻到木头的清香气。

为了好看和明亮,他们专门从镇上请了泥瓦匠来涂白墙。

墙壁刷白,又亮堂了一些。

为了屋子足够亮,除了留足够大的窗户,赵先生还让他们买些明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