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秋天和冬初, 李青文等人一直在森林中忙碌,先前是收集,后来更多的是做蜡烛。
待第一场雪降落时, 李青文他们在小屋中已经待了几十天。
一下雪, 大家伙便开始收拾爬犁, 又忙忙碌碌过了二十多日,李青风带着人开始拉着爬犁往家走。
李青文倒是不急, 官兵和江淙都在森林,他晚些也没甚么。
原本是想在森林中逗留更久些的,但想到回来以后没在家里怎么待, 十一月时,李青文跟着留守木屋的最后一些人坐着爬犁往回走。
在京城了呆了一两年, 再看到周遭熟悉的白雪皑皑时, 李青文更多的是怀念。
回去时,除了人,最高兴的莫过于一只只大狗,它们高高兴兴的在雪地上奔跑玩耍,留下一个个清晰的梅花爪印。
因为有岗哨的缘故, 往返森林的路变得容易而又更安全, 他们停留在哪个岗哨附近过夜时, 也会把森林中弄到的东西分给这里守着的官兵。
毕竟他们受到了官兵的各种照顾,理应该要回报一些。
长长的爬犁队伍在千里冰雪之中匍匐前进,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要回家的喜悦。
白天赶路,天黑休息,因为边城这个时节漫长的黑夜, 他们白天赶路的苦累, 晚上时都能休息的七七八八。
有人的睡袋弄破了, 不单漏风还防不住雪,虽然随身携带了针线,可眯着眼在帐篷里缝了好久,好似也没甚用。
这种事情很常见,一般都会凑和着和别人一起睡,这次坏了睡袋的,是李青勇的亲弟弟,他眼珠子一转,要跟李青文一起睡。
李青文答应的挺痛快,可只睡了一个晚上,第二日晚上,李青勇的弟弟就继续睡自己的睡袋了,因为李青文睡觉太不老实了,恨不得横过来,他被挤的快要吐血了。
谁能想到,看着那么老实安静的人,睡觉的时候那样的横冲直撞呢。
数着岗哨走,岗哨尽头,再行数日便能看到新城上方的烟气,新来的流犯不怎会生火,有的烟很重。
刚到新城,村里的人便远远的迎了出来,一个个穿的十分厚重,在雪中行走也很快,碰头后先问路上顺利不顺利,听说一切顺利,一个个才露出舒心的笑容来。
刚到之后,李青文被娘亲、嫂子和姑姑拽进了屋,家里其他人则赶紧去车上卸东西。
不管愿意不愿意,刚从外头回来的人都会被招呼到炕头热一热,李青文坐在炕上,跟嫂子说他们在森林中忙乎的事情。
炕头只会把屁股给烤熟,但是热腾腾的汤面,却让人从里面热乎起来。
吃饭的时候,李青文听说了一个事情,周瑶回来了。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
因为这个,李青文吃饭的动作都快了不少,吃完一抹嘴,穿上衣服就出去了。
他走的很快,所以没看到娘亲欲言又止的模样。
李青文一出门,在外头吃饱喝足的大狗们也立刻开始饭后散步,颠颠颠的跟着跑到了营地里头。
此时的营地里面,虽然官兵搬走了,但是一部分流犯和所有的牛马都在,并未显得多空旷。
出来的急,李青文只带了帽子和手套,顶风跑了一会儿,鼻子被冻的通红。
他一路到了周瑶从前住的房 子,敲响门后,开门的是他表妹刘月蓉,自打来到边城后,刘月蓉姐妹一直跟着周瑶学医,平时打下手,她们几个都是住在一起的。
看到李青文,小姑娘笑的眼睛眯了成了一道月牙,“哥,你回来了!”
李青文点头,捂着刺痛的鼻子往里走,“弄回来不少好东西,你要是有空就去家里坐一坐,挑点自己喜欢的。”
刘月蓉先是高兴的应下,然后道:“等等吧,等孩子睡着了。”
孩子?!
李青文一时没听懂,还没看到周瑶,倒是听到屋里传来一阵嘹亮的婴儿哭声。
屋里面,刘月云抱着小小的婴孩起来,边走边哼,原本一脸烦躁的周瑶听到了门口的动静,披好衣服走了出来。
进到里面,李青文才发觉,多了两道屏风,周瑶从屏风后面走出来,看到他,挑了挑眉,“回来了?”
李青文点头,“刚到家。”
和上次分别时,周瑶看上去没甚变化,一脸明显的困倦,坐在凳子上,把烧的热气腾腾的热水倒入茶碗之中。
李青文看她脸上浓重的黑眼圈,劝道:“要不你先睡一觉,睡好了我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