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名找不到,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 也许只是改名了!
东路军牵制建奴主力,西路军则快速前进拿下平壤后立刻向东,截断建奴退路。
前後夹击之下,建奴必然全军覆没。
刘肇基则认为西路军先出兵,在建奴反应过来之前拿下平壤,断掉建奴退路。
这时候再出动东路军,形成前後夹击的局面。
二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黄得功摆手示意安静,问李定国:“李总兵有何良策?”
“我觉得诸位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
“什麽意思?”刘肇基和李宪忠同时看了过来。
李定国没有在意,继续说道:“据建奴降兵降将说,建奴逃兵问题十分严重。入朝之初他们有近一万五千的兵力,现在总兵力已经降至万人左右。”
“我军有多少兵马?六万!”
“咱们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没必要和建奴玩谋略,大军直接横推过去就行了。”
“只要步步为营,不轻敌,不冒进,建奴必败!”
“说得好!”黄得功笑着站了起来:“之前咱们总是打硬仗,用计才能取胜。现在咱们的优势很大,只要保持谨慎行了。依我看就按李定国总兵的意思,大军横推过去!”
众将互相看了看,先後抱拳拱手:“末将遵命!”
黄得功见状开始发号施令,做战前最後的准备。
当天中午。
李宪忠带着亲兵,与刘肇基的兵马一起返回建州左卫。
四月三十的清晨。
平辽大军渡过鸭绿江,正式进入朝鲜。
明军兵分两路。
东路军为李宪忠和刘肇基,他们所部有两万多骑兵。
其馀兵马为西路军。
李定国为西路军先锋,黄得功为西路军中军。
朝鲜的义州就在鸭绿江对岸。
李定国渡河後用最快的速度来到了义州城下。
城墙上的朝鲜士兵都快吓尿了,纷纷躲在城墙垛口後面不敢露头。
说是城墙,实际高度却低的可怜。
据资料记载,朝鲜王朝时期的城墙高度与同时期中原的圩墙高度类似。
什麽是圩墙?
围绕村镇而筑造的土石墙。
一般高度在一丈左右,规格高的也不超过一丈半(五米)。
而明军长矛兵的武器长度约有两丈。
也就是说...
只要明军的长矛兵能来到城墙下面,就能用长矛将城墙上的士兵捅下来。
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双方实力差距太过悬殊。
一个精通朝鲜语的明军来到城下,大声说道:“我乃平辽大军李定国总兵麾下,城中守将是谁?出来回话!”
城墙上的朝鲜兵纷纷回头,看向一个躲在盾牌後面的男人身上。
那人使劲咽了口唾沫,趴着城墙垛口同样大声说道:“我姓李,在这说就行,能听得到!”
城外的明军骑在马上,朗声道:“既然听得到那就听好了,我等奉陛下旨意入朝剿灭建奴。尔等若是识相,立刻打开城门,让平辽大军入城,过去的事既往不咎。”
“若是负隅顽抗,攻下城池后立刻屠城!”
“呼!”李姓将领拍着胸口缓缓说道:“吓我一跳,原来是劝降的!来人,打开城门去城外跪迎天朝大军入朝平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