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7(1 / 2)

三十六计 阴炽盛 4695 字 21天前

几张翠纸似书有文字,可惜在盒中实在看不出来什么。

言默也是好奇,凑过头去,见那砚台古色熏然,似是有些年份,却也不是什么古董专家也不是什么广读万书的学士,是以,那砚台就是有什么来路什么问题,他也是不可能知道的。

顶多就是知道那是石头雕的,而且很漂亮,图腾也很好看,如此而已,也仅止如此。

献丑不如藏拙,言默决定暂时闭嘴。

言默此时谨慎确让他免了丢丑,想砚台自汉来,唐以人命名即墨侯,正有诗云:"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砚亦有万君石之称,宋朝苏轼曾作《万石君罗文传》,乃是为产于婺源龙尾山的"罗文砚"写的一篇传记。其上曰"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更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万石君"。万石君的名字也从此传了开来。

除此外陶泓、瓦砚、砚台、石友、砚池、砚田、砚山、墨海都是砚名,且不说还有其他许多陌生称谓,如清朝王继香于《醉庵砚铭》中写道:"昔人号砚曰润色先生、曰岩屋上人,曰铁面尚书,余独取其静而真也,谥之曰静真先生。"如果当真这样计算起来,砚少说也有十多种称谓,其中有一些,更可能你闻所未闻。

但见丙宵将砚小心取出,竟送到言默面前……

无奈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拿了。

也正是这时言默才真个看清,刚才远观还道是黑色,原来只有边角三分之一处有墨云缭绕,其它皆为红黄交纹,似苍柏苍劲有力,亦如刀削斧刻,纹理天成。

“红丝砚?”言默突然来了兴致,红丝砚啊,四大名砚之一啊!卖了他就赚翻了——(原来如此,我还道你终于有涵养一点了呢,原来如此——)

现代的砚台多是合成,主要以粘土、石英砂、高标号硅酸盐水泥为原料,并加以清水、乳化沥青和丙烯酸乳液作为憎水剂和粘结剂,经过模压成型,再经过打磨、修饰、浸墨等工艺而制成。

而这红丝砚却是天然形成,石质赤黄,有红纹如刷丝,萦绕石面。其质属泥质灰岩,受其沉积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沉淀物发生频繁交替,然后在一定地质条件下而形成。

更因其“资质润美发墨,久为水所浸渍,即有膏液出焉”,且文采鲜丽,被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列为天下名砚之首。

“你当真知此物?”丙宵惊起……

第140章 砚台(二)

“你当真知此物?”丙宵离坐而起,直视言默,目光灼灼.

言默眨了眨眼,这才反应过来,祸从口出,暗恨不已.

红丝砚他也不过是在报纸上看过,先不说这东西到底是不是那只见过图片的红丝砚,就是是了,在这里也不见得要叫这个名字,就算当真巧了,那由来出处他更是绝对说不上来的.

想他言默也算的上是真个“外太空”飞来的了,本土人还不知道,他知道的话就太过了。

“老夫得此物十余年,一直难破其奥妙,不想今日竟然真有识得此物的,真是,真是……”言辞激动,再也说不下去了。

言默咋舌,古人有时侯的执着他还真是不能理解。

也只能归类于时代的代沟了。

或者说现代社会都太过功利化了,使人葬失了那种最为单纯的追求。

众人的视线理所当然集中到言默身上。

打不过就跑,躲不过——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双杀一双——

“在下并不识得此物”说的是大实话,他是好孩子。

不过显然别人不这么想。

景贤放下手中茶盏,似有若无的扫了过来,可有可无开口:“本宫耳背,刚才似听红丝砚一词”不咸不淡,正中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