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0(1 / 2)

仅是合格而已,这样的人才放在几百年前或许真的是明君,但是放到眼下,真的有些弄不懂事情的发展了。

雍正就说:“这事儿不是一两日能说清楚的,再议吧。”

等大家散了之后,他留下几个兄弟讨论这事儿。还是因为那句话,兹事体大,这些人不敢轻易下结论。

如果赞成,将来若是执行下去出了问题怎么办?总要有个人为这件事情背锅,今日赞成的人就有可能是日后背锅的人之一。如果不赞成,可是目前也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反对论据,没法证明这件事到底是对是错。

十三阿哥说:“姐姐的意思别的可能不太懂,但是重商轻农大家都听出来了。这与咱们以往看圣贤书上得来的意思大相违背,可咱们是从关外来的,圣贤书也没读几年,该不该遵守咱们也不好说……要不然这件事儿放到朝廷上议一议?”

老六阿哥心想这种事只要拿到朝廷里面讨论,必然会有一大群人反对。就朝廷上天天发生的事情无风还有三尺浪,更别说这样的大事了。

老六阿哥说:“妹妹不是一直说眼下就是大争之世吗?这方案就相当于变法,当初商鞅变法就是为了富国强民,这也是为了富国强民。其实咱们已经走在变法的路上,而且这变法也是四哥亲自下场推动的。如果遵守圣贤书有用,那么汗阿玛晚年为什么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对,子不言父过,我不该这么说。我就问问你们,是想回到几十年前还是想过眼下的日子。”

几十年前大家的日子和现在的日子没什么变化,若是真的要比较一下,那就是朝廷的日子有变化。朝廷以前想赈灾都挤不出银子来,哪里像现在银子堆满了库房,也不用担心粮仓里面的粮食不够吃。就从这方面考虑,朝廷的日子是向好变化。

雍正回忆了一下以前,再考虑一下眼下,跟几个弟弟说:“要么是为朝廷,要么是为咱们家,咱们总要考虑一头,这事儿我觉得行!”

十六阿哥看了看几个哥哥,发现这里面最激进的就属于四哥了,这边还没讨论出结果呢,他脱口就说这事儿行。

现场沉默了下来,他都说行了,还讨论什么?

雍正也有自己的解释:“当初汗阿玛还在的时候,朝廷里面每年都能接到地方上的禀告,不是这个地方反了就是那个地方作乱。还有什么罢工罢市罢考,再有什么邪说歪道蛊惑人心。朕这几年没听说过有这类消息,并不是百姓觉得朕有多么仁爱百姓而心向朝廷,朕在这京城里面坐着,就是心忧天下,和百姓们中间也隔了一层官员。这些官员你们还不知道吗?个个如狼似虎,看见好处恨不得扒下来一层皮,朕纵然是有好意也传达不到百姓耳边,有好处落不到百姓手里。可现在为什么没这类消息了?那是因为日子有了奔头,连苏秦都说‘使我有洛阳二顷田,焉能配六国相印’,道理都是一样的。”

现场大家面对面,都能看到对方脸上的表情:这事儿皇上他想做。

既然他都决定了,那就做吧。

决定了要做之后也不是立即实施,而是要评估第一步是否合理,这需要最少半年乃至于一年的时间。在开始评估之前,雍正把几个儿子叫过来询问。

“你们觉得你们姑妈的这个计划怎么样?朕一直在犹豫,拿不定主意,想问问你们的意思。”

弘晖没有立即回答,他能看到这里面的好处,也能看到这里面的危机,弘晖也在心里衡量利弊。

弘晖低头思考,没有立即回答,雍正也不催促,而是看向了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