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镇自己并不奢求什麽,但他的儿子,将来要是能有出息,王镇是无论如何都拒绝不了的,所以推辞的话,王镇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子玉平日里就笨手笨脚的,我怕他跟着你,会坏了你的事。”
子玉是王镇儿子的字型大小,王家以前在歙县毕竟也算是大户人家了,即便之前破落了,王镇的眼光见识还是在的,自然要给自己的儿子取字型大小。
“无妨,大哥跟着我,只需要听我的安排即可,进入军中,多听多看,少说少动主意,就不会犯错。”
汪直笑道。
王镇的儿子叫王恒,听到这话,满脸憨厚的挠了挠头。
“那我就跟着你,你让我做什麽我就做什麽,不让我做的,绝不自作主张。”
“你也该取个字型大小了,毕竟现在身份不同了,没个字型大小也不像话。”
王镇看着自己的侄子,说道。
汪直这些年要麽是在流浪,要麽是在军中,汪直本来就读书不多,也没心思想这些,听到大伯这麽说倒是来了兴致。
“还要劳烦大伯帮我想一个字型大小。”
汪直殷切道。
王镇听到这话,捋了捋胡须,想了想。
“你如今是镇倭将军,从你的经历来看,海是旺你的,你的字型大小就叫鸿海吧。”
王镇说道。
“鸿海,这个字型大小确实很适合我,我在海边认识了陆将军,被招入玄武军之中,之後随着陆将军荡平海盗倭寇,在之後东渡汪洋,前往东瀛,海确实利我。”
汪直对於这个字型大小,极为满意。
“你满意就好,这几日说媒的媒婆都快把我家的门槛踏破了,她们不敢直接找你,就找上了我,你常年在东瀛,好不容易回来一次,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把婚事办了,最好是留个后再回东瀛。”
王镇看着汪直,说道。
汪直的爹早已死了多年,如今只是立个衣冠冢,倒也用不着守孝,也不耽误汪直成婚。
在王镇看来,如今王家的当务之急,就是汪直的婚事,汪直常年在东瀛,倘若不趁着这个机会将婚事办了,天知道下次汪直回来会是什麽时候。
东瀛这麽远,恐怕一两年也难得回来一次。
“侄儿也是这麽想的,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後为大,如今侄儿也算是功成名就了,自然要开枝散叶,壮大我王家香火。”
汪直点了点头道。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回头我让那些媒人带来那些小姐的生辰八字和画像给你看,如今这歙县的大家闺秀,随你挑,不过还是要挑一个过日子的,毕竟你常年在外,那些狐媚子是不能找的。”
王镇嘱咐道。
“大伯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这个道理汪直自然是明白的,自己常年在东瀛,倘若找一个狐媚子,将来肯定家宅不宁,正所谓娶妻娶贤旺三代,这个道理汪直还是懂的。
更何况,他如果想玩女人的话,东瀛的那些女人,即便曾经那些大名的女人,他都可以予取予求,汪直虽然没成婚,却也是吃过见过的,不会轻易被一个女人迷了眼。
王镇听到这话,点了点头,不再说什麽。
京城之外,皇家军事学院开始正式招生,经过这麽久的宣传,嘉靖和周楚留给了大明各地想来求学的学子足够的赶路时间,这才开始正式招生。
整个军事学院建立在良乡附近,这也算是嘉靖的一点小心思,嘉靖一直都清楚,周楚的那个私生子和方鸿夫妇都在良乡,嘉靖将学院建立在良乡附近,主要是为了方便周楚。
军事学院占地极大,嘉靖花重金买下了良乡附近的地,整个学院占地近三千亩,这麽大的面积,主要是用来规划各种各样的战争模拟场地。
再怎麽说也是军事学院,不能纸上谈兵,一定要有足够的场地让学员两军对峙,甚至各种地形,该用什麽样的战阵,尽量要齐全一些。
整个学院的建设,是一个极大的工程,好在嘉靖如今有钱,舍得花钱,才能这麽快完工,不过也只是基础上的完工,很多场地的地形,如今还在建设之中。
整个学院之中,嘉靖特地派了一万多士兵驻守,这些士兵既有拱卫学院的职能,又能让学生拉出来对练,可谓是一举两得。
对於驻守军事学院这份差事,原本这些士兵是不怎麽乐意的,特别是听到还要被那些小孩使唤,心里更加不乐意了。
但这事难不倒兵部尚书王宪。
“你们还不乐意了?驻守军事学院的差事,其他部队想求都求不来,这里可是有额外的俸银的,更何况驻扎在京城之外,不比驻扎在边境好得多?这可是皇家军事学院,将来里面的学子出来,都是我大明的功臣良将,将来他们还要带着你们为大明开疆拓土呢,提前和你们的顶头上司搞好关系,不好吗?”
王宪的话,让这一万士兵瞬间反应过来了,对啊,这军事学院里面出来的,将来主动非同一般,听说连那荡平南洋的胡汝贞和赵孟静都是学院里的学生,要是能在这等猛将手下,将来建功立业指日可待。
一想到这里,众人顿感热血沸腾,再也没了抱怨。
军事学院的第一批学员,周楚并不准备招收太多,暂定为六十个左右,毕竟良才美玉不可多得。
军事学院招生之前,全国各地得到风声的士绅以及官员,甚至有些底层的百姓,不惜倾家荡产,东拼西借,都要给自家的凑齐盘缠,为的就是想要趁着这个机会,一举改变自己儿子的命运。
当然,真有这种破釜沉舟勇气的还是极少数,但放在整个大明,也不少了,周楚让锦衣卫暗中统计了一下,来自士绅和官员家庭的有近两千人,来自底层百姓家庭的,也有两三百人。
这些前来求学的学子,很多都是不远千里来到京城,但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对於这一点,大多数人都有心理预期,毕竟每次科举,也都会有无数人名落孙山,军事学院相对於他们而言,已经算是一个额外的路子了。
那些士绅以及官员家庭送来的学子,大多是对兵法之类的有些天赋或䭾研究的,他们也清楚,倘若随意送过来一个,基本不可能竞争得过其他人。
就算是之前嘉靖给周楚的那个名单,如今也有所调整,京城的这些官员很多都意识到随意让家族一个庶子去参加军事学院的选拔,只能是浪费机会。
真武殿的建立,让很多人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将来随着大明不断地开疆拓土,大明武将的地位会有所提升,虽说可能还是不如文官,但肯定是比之前要强很多的。
有着五代十国,以及唐朝後期的军阀割据,血淋淋的例子摆在前面,即便是嘉靖和周楚,也不会让武将的地位超过文官的。
搜书名找不到,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 也许只是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