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章 火焚建康
当王师顺利攻入会稽丶三吴悉定的消息传到洛阳的时候,李泰自是喜出望外,连连击掌大笑道:「前线师旅当真国之功士,不负过往多年人事积累之功,补此南北鸿裂,功名垂于青史!」
尽管朝廷围绕这一目标已经筹备多时,而且如今南北实力有着巨大的差距,达成这样的结果只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无论再怎麽合理的设想和美妙的前景,只要一天没有成为现实,就都仍然存在着变数,尤其是统一江东这麽大的事情,当中更蕴含着大量的变数与历史的惯性,无论理论上存在着多大的可能,执行起来都需要小心谨慎,一天没有成功便一天不能松懈!
三吴之地固然不是江东的全部,但却是最为核心与最为重要的区域。在永嘉之乱丶衣冠南渡以来,除了早年间侯景之乱曾经短暂达成祸乱三吴的成就,其他任何历史时期无论北方势力再怎麽强横,都没能做到这一步。
唐军如今已经实质性的控制住了三吴地区,这绝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当然足以让李泰欣喜若狂,起码他不必担心自己再随时沦落为诸如前秦苻坚之类功败垂成的反面案例。
这一次的奏报也非常详实,除了将王师进入三吴以来诸军的行动全都详细讲述一番之外,就连当下三吴之地的情势如何也有详实的记载。当中许多的人事细节让李泰读来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稍微弥补了一下他没有亲临前线的遗憾。
将士们出色的执行了种种战术计划并顺利达成目标自是让人颇感欣慰,而尤其让李泰感到欣慰的则是若干凤的一系列表现。
这个当年被他老子抛在自家寄养丶不乏调皮捣蛋的红皮小虾儿,如今俨然也已经成为了足以坐镇一方执掌军政大权丶并能恪尽职守的国之中坚,这也让李泰颇感自豪。
接下来李泰便趁着愉快的心情,亲自提笔嘉奖前线将士,这种精神上的鼓励自然比不上实际的物质奖励,但是眼下大军征期未了,还要继续向南面进行追击丶并征服岭南等地,所以李泰暂时也就只能用这种方式来鼓舞士气,待到征师凯旋,朝廷必有盛大的庆典与丰厚的犒赏!
对于若干凤在吴中所执行的一些政策,也是深合李泰的心意。在当下的时代背景而言,北方的政权去攻讨南朝,其实是带有一点阶级斗争的色彩,包括从北朝流窜到南朝的侯景,都懂得拉拢中下层去扩张自己的势力,摧毁南朝的上层统治。
南朝的政治统治格局固然经历了几次变迁,从初期王与马共天下的门阀政治转变为刘裕等北府将领丶次等士族等群体上位,而后寒门掌机要等等统治结构的变化,但是在社会资源的分配方面却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丶根深蒂固的不公平。
所以在讲论这段历史的时候,是很难单纯的从民族角度去解读各种矛盾,南朝的世族豪强大庄园主们对普通民众的剥削与迫害,往往还要超过了外族的入侵。尤其南朝并没有大范围的推行均田制这一根本性的分配制度,就使得南朝平民长期处于一种赤贫的状态,每遇灾害受难尤深。
南朝的士族豪强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的存在,对于稳定江东的秩序固然是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用截肢来治疗静脉血栓显然不是唯一的丶理智的治疗方案。
但使耕者有其田丶人人都能安居乐业,哪怕没有这些名为乡义实为乡贼的社会力量的存在,社会同样也能稳健的运行。这固然是一种非常理想化丶甚至有些天真的设想,但如果掌握权力的人都不去尝试,指望这些既得利益者主动把肉吐出来与众分享,这便不只是天真,而是大奸若愚。
李泰之所以一直以来都在用各种方式来扩大自身与南朝之间的实力差距,固然是为了在统一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利,但也绝不是为的用军事手段把南朝杀个乾乾净净,而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威慑力去对江东进行深层的社会改革,让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参与到社会资源的分配中来。
即便抛开各种道德上的要求与标榜不说,让更多的人参与社会资源的分配丶分工与生产,也是一种非常务实的做法,能够让大唐政权快速兴盛起来,从而在更广阔的地域竞争中建立起更大的优势,继而令四夷宾服丶诸夏永昌!
当然,针对掌握大量生产资料的南朝士族豪强们,朝廷也并不只有打压消灭一种做法,更宽大的做法是用政治资源来置换他们手中所掌握的乡土资源。
如果这些人愿意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大唐统治阶级中来,李泰自然是欢迎的,毕竟唯有源头活水足够多,才能一直维持政治体制的活力,并保持足够的自我纠错能力,建立起普世的统治力。可如果他们抗拒这一潮流,一味的抱残守缺,那注定是要被时代所消灭,消灭的形式自然也包括物理上的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