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 朝廷失和(1 / 2)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3403 字 1个月前

过去这一段时间里,对杨愔等一众汉人大臣而言,自然是倍感压抑的。

每日起居行至,身旁皆有羽林军士出入相随,虽然说是仗身护卫,但这些护卫对于他们要去什麽地方丶面见什麽人员都颇多限制,明显就是在监视,自然让人心情积郁。

但他们对此又不敢牢骚发作,因为一旦事情吵闹起来,又会将话题转为颇为敏感的范围。如果被藉机扣上一个心存叛志丶躁闹应贼的罪名,那可就真是要人老命了!

尽管心中很不满,但众人也只能各自忍耐,苦中作乐的将此事当作常人所不能享受到的殊荣优待。

如果说这种名为护卫丶实则监视的待遇还可忍耐,那麽就连职权之内的事情都大受限制,就让杨愔有些忍不了了。尤其当下正是多时,外有强敌寇境,内有旱情误耕,而这样复杂的局面仅凭常山王等寥寥几人,完全不足以处理妥当。

常山王高演为了独揽权柄,着令将凡所入省事务先呈交于其人案中,待其审辨判断是否军务相关,若判为军务相关则就案处置,非军务相关才发还省中按照正常流程酌情处理。

但是这样一来,又有什么正常流程可言?就连尚书省一干文吏奴仆们都瞧得出杨愔这个尚书令已经被架空了职权,对其命令自然也都阳奉阴违起来,免得因为太过亲近而遭受常山王的厌恶。

如此一来,杨愔自然难以再正常行使职权。而其他汉人大臣的遭遇也与杨愔大同小异,有的处境还要更加的恶劣几分。于是便有人索性请了病假在家赋闲休养,懒得再到皇城官署中去坐冷板凳。

杨愔久为宰执,当然不能如此不识大体的撂挑子不干,尽管需要他处理的事情非常少,但还是每天都准时到尚书省中坐堂。

这一天清晨,当他来到尚书省时,吏员们照例将今早尚书省收集起来的事则送往常山王处,而杨愔则坐在侧堂中,等到常山王将事情审阅完毕之后发还此间,他再翻阅审察一番。

今天常山王事情处理的较往常更慢了一些,杨愔足足多等了一个多时辰,才有一份事务清单被送来他处。

他先自上向下浏览一番,发现主要都是各州郡汇报旱情对其境中民生耕事的影响,而常山王也都已经酌情给予批覆,虽然并未极尽周全,但也可见用心。

杨愔一边审阅着,一边提笔在一旁将常山王处置不够周全的事情抄录下来,自己再作一番补充。一般情况下,常山王对于杨愔所作的补充也都会加以采纳。

彼此间立场或许有着一些根本性的矛盾,但是讲到希望国事能够处理周全完善的用心,还是比较能够认同彼此的。

但就在杨愔将一些事情补充完善的同时,突然有一桩记录的不甚起眼丶但内容却颇为重要的事情进入杨愔的眼帘,那就是河阳行台斛律光上表请罪,常山王则批示其人继续留任河阳。

这件事情记录的比较简约,甚至连斛律光请罪的前因后果都无,常山王作此处断的依凭同样也没有。杨愔虽然被架空,但却并没有被遮蔽视听,自然一眼就瞧出了原委,显然是斛律光之前袭击敌军后路失败丶返回河阳之后请罪,而常山王则直接将之包庇下来。

杨愔虽然是尚书令,但本身无预军事,常山王也凭着这一点才将他的职权架空。原本对于此事他也没有什麽话语权,可是看到这欲盖弥彰的处理方式,再联想到之前斛律光疑似归都暗访常山王,顿时便让杨愔心生警觉。

略作沉吟后,他决定不再沉默,直接拿着这份事则清单前往常山王的直堂而去。

此时的直堂中,高演仍在埋头处理案事,当听到吏员进报杨愔在外求见,便吩咐其人在外等候片刻。这一等便又是一个多时辰,其间直堂偶有人员出入,而杨愔则坐在廊下侧厢中始终不得接见。

眼见阳光都快要西斜了,杨愔也终于焦躁的失去了耐心,站起身来不顾吏员的阻挠,径直步入直堂中,望着常山王说道:「请问大王,河阳方面奏事何以不见呈报?河阳行台前作何事丶因何请罪……」

高演抬头看了杨愔一眼,旋即便开口说道:「此诸事皆军务机密,不可随意泄露于外,杨相公虽当政台省,非得特许亦不得与闻!」

杨愔闻言后先是稍作沉默,旋即便又开口道:「下官自然不敢窃闻军机,只是在省务当中因见事情载录不清,担心大王案事繁忙,或会疏于将要事奏于至尊,故而斗胆入堂稍作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