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居然狂妄地选择了决战!
吴军阵型如下:
近卫军团居中,第 6军团居左,第 10军团居右。
第 2派遣军居前。
两百多个大小方阵,错落有致。
沉默,极度的沉默。
吴军的安静让嘈杂混乱的义军有些不安,许多人心生后悔。
清河县城墙,鼓声响起~
盟主潘九斤身穿棉甲,手持佩剑。
「第一个万人队,上。」
……
鼓声中,
8000多义军步卒呐喊着跟着本部旗帜往前冲锋,刚冲出去小半里,队列就开始混乱。
不过身处群体当中,
这些步卒们只觉得充满力量!充满信心!
当面的第 2派遣军阵阵骚动,他们当中很多人来自湘西。
作为一支成色复杂的填线军团,第 2派遣军团在经受了残酷的阵型训练丶血与火的教训后接受了现实,甘愿充当吴军的利爪。
就像是熬鹰,要麽低头要麽死。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吴廷对于如何炮制派遣士兵,颇有心得,驾轻就熟。
「放下面甲。」
「准备接战。」
随着军官的号令,位于最前方的 1000人齐刷刷放下铁制面罩,将自己变成冰冷的铠甲勇士。
后面 3000人盔甲稍次。
穿着棉甲,以及前辈第 1派遣军团淘汰下来的初代板甲。
……
清河县城墙之上,义军首领议论纷纷。
「吴军的火炮太多了。」
「假的吧?」
「啊?」
「如果不是假的,他们为什麽不把大炮布置在阵型的最前面?为什麽不开炮?」
众人聊的起劲。
盟主潘九斤强装镇定,扭头,和颜悦色的对白莲义军首领郑春寿说道:
「郑首领,敌军军阵严整。」
「劳烦你率本部和联军的其他骑兵,准备出击。」
郑春寿拉着他走到一边,小声道:
「盟主,你认为有胜算吗?」
「郑首领,你可不能未战先泄气,你还年轻,将来未必不能成为一方诸侯。十八路首领里,我潘某人其实最看好你。」
……
郑春寿无奈,低声道:
「盟主,能不能用你的船把我的骑兵送到吴军后面。」
「啊?」
「有把握?」
「试试吧。」
潘九斤盯着郑春寿,眼眶微红。
「拜托了。」
「盟主放心,不过你们正面攻击不能停,一定要牵制住吴军,我才有胜算。」
「放心吧。」潘九斤举起右手,「我对罗教的三位老祖起誓,进攻一刻不停。人死光了,我自己去填。」
郑春寿拱手,匆匆走下城墙。
清河县东侧的油坊码头停泊有几十艘大漕船。
郑春寿也有私心。
他绕到吴军后侧进攻,若有赢的希望,就全力攻打。若不能赢,他还可以南下逃亡。
打不过,就跑。
经历了白莲的那些事,他多少长了些心眼。
……
双方终于交战。
吴军大炮一声不吭, 3个军团默默注视前方。
派遣军团从头到膝盖的全甲防护丶整齐的队列丶冰冷的长枪,踩着鼓点大踏步迎战义军步卒。
这不是战争,是虐杀。
走在最前排的甲士持长枪一路猛戳,惨叫声中,敌人的鲜血喷在自己的面罩和盔甲上。
一路猛推。
碾压局,杀的酣畅淋漓。
此刻,甲士们心中也有个疑问,你们怎麽敢决战的?
……
「盟主,顶不住了。」
「上!全部压上!各位弟兄并肩子上,狠狠杀。」
如果有清军将官在场,肯定感慨这帮乌合之众是吃了没有和吴军交过手的亏。
此刻,最英明的军令是:
「全军撤退,丢盔卸甲,撒丫子跑啊。」
这样的话,至少还能保存个十分之一的兵力。
鼓声激越。
以沧州人为主的 5000步卒作为增援的第一方阵顶了上去。这一部战斗力颇为强悍,主要是因为沧州练武之人众多。
此刻,
潘九斤突然意识到那个白莲小子不简单,如今只能期待他率骑兵完成一次漂亮的背后袭击战。
不求赢,起码不输不赢。
……
沧州军一出动,就引起了右侧第 10军团司令官刘阿坤的注意。
他笑道:
「来了群练家子。」
说罢,把千里镜丢给一旁的第 1步兵团上尉。
「军团的指挥权移交给你了,老子要去冲阵。」
「司令官不可~」
「咋了?」
「陛下钦命您代理司令官,不可擅离职守。」
刘阿坤一边检查盔甲兵器,一边笑道:
「陛下的心思我懂。做将军我不行,做陷阵甲士没人比我更行。」
说罢,他就纵马冲出本阵。
一秒都没有犹豫,刘甄氏派来的 20名精锐护卫立即控马跟上主人,兵刃雪亮。
……
李郁注意到了这一幕,调转千里镜望见了高举铜棍纵马冲锋的刘阿坤。
皱眉道:
「总攻开始。」
几十息后,
左翼密集的炮声响起,实心弹落入沧州军步卒阵中。
第 6军团司令官赵二虎下令 4个步兵营护送 2个臼炮连离开本阵,正面拦截。
火枪整齐列阵,前方臼炮一字排开。
枪炮齐鸣。
……
右翼的第 10军团甚至没有炮击,而是径直出动了 3个轻装步兵营小跑步进入战场,对上了正在列阵的义军火绳枪一部大约 2000人。
一方军阵松散稀疏,射程短,无瞄准意识。
一方列阵紧凑密集,射程长,习惯瞄准。
隔着 30丈,两军火枪对射。
吴军打 3轮,义军才打了 1轮。
近卫军团的重磅加农炮也加入了。
高射角,一排 12磅实心弹越过派遣军甲士的头顶落入更远处的的义军当中,犁开血肉走廊。
……
义军只是一群农夫罢了,哪儿见过这等可怕而精确的炮火,全线崩溃。
成千上万的人丢盔卸甲,往北逃跑。
刚刚登船的郑春寿也傻了。
他望着岸上狼奔豕突的义军,一咬牙,揪着船老大:
「过河,只要把我们送到大运河东侧,就没你们的事了。」
不过,他还是低估了吴军的战场控制力。
宽敞的运河河面,
吴军四艘平底铁肋木壳单桅炮舰开过来了,未曾升帆,而是由后部桨手提供动力,船速飞速。
舰首 2磅炮率先开火。
一发炮弹落在附近水面,激起的水柱浇了郑春寿一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