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柿子树 小猫刀(2 / 2)

长刀硬弓,进退如山。

郑春寿很想拥有这样一支军队。

……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金寨村只是一个缩影。

苏鲁豫皖狼烟四起,大哥们纷纷登场,或杀官造反,或被官兵剿杀。

砍头只当风吹地~

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精神千年长存。

情报署署长刘千坐镇扬州调来了大批精悍下属潜入中原,观察为主。

于此同时,

长期按兵不动的江浦镇也不再沉默。

胡之晃当众剪辫,高呼:

「天地不仁,百姓无以生存。这样的朝廷不要也罢,我,胡之晃,要为中原的父老乡亲讨回一个公道。」

「替天行道,诛杀恶官。」

数千人举起刀枪跟着高呼,现场剪辫。

……

「贤婿,你给我透个实底。你是不是那边~」

胡之晃笑笑,低声道:

「好教泰山放心,我早就是吴廷的人了,和吴皇陛下乃是八拜之交。」

「哎呀呀,好啊,太好了。」

董员外狂喜,脸涨的通红。

「咳咳,不过我还得叮嘱你保密。陛下说事关金融国策,和四海票号有关系。总之我也不是很懂,保密就是了。」

「明白,明白。」

四海票号已经过江,分号开到了扬州丶安庆。

谁也不知道陛下的葫芦里卖的什麽药,只有票号掌门刘金鑫和于敏中最清楚。

……

大清朝的票号行业,原本是山西商人一家独大。

数年前,李郁炒海贸概念,把重仓囤积茶丶丝的山西票号坑的倾家荡产。

后来,

清廷又杀鸡取卵,导致山西票号行业消亡。

不过,

亲王贝勒丶和珅丶于敏中等人都出手抢下了部分票号尸体,之后借尸还魂,搞起了自己的买卖。

大致模式就是:

票号改个名字。以前的存银统统不认,以前的贷银必须追缴。

不服?

全家宁古塔呗。

……

所以,如今北方的票号两家独大。

一家叫「中盛」,一家叫「万和」。

同时,一个谣言在客户群体当中逐渐传开。

吴廷的四海票号进军北方了。不分满汉丶不分官民皆可去存银,受保护。

看似荒诞~

但是嗅觉敏锐的官绅们依旧很认真的打听着内幕。到了他们这个层级,对于敏感谣言从来不会嗤之以鼻,而是会认真琢磨丶追根溯源。

打仗归打仗,生意归生意。

今日的敌人,未必不是明日的朋友。

中盛票号开封分号的大夥计就接到了请帖,邀请他到酒楼一叙。

……

大夥计和贵人的管家吃酒。

身份相符,可以聊的比较深入。

酒过三巡,

管家就问道:

「最近坊间传闻,南边的四海票号进驻开封?有这事吗?」

大夥计神秘兮兮,

开始卖弄:

「四海票号乃是吴皇皇产,性质特殊,说是到咱北方开设异地取银业务。比如,咱可以开封存银,苏州取银。」

管家点头,主动给大夥计斟酒。

又问道:

「巡抚大人就不管管?这可是敌产啊。」

大夥计得意的喝空杯中黄酒,反问:

「怎麽管?」

「人家挂牌子了吗?开出铺子了吗?」

「没有吧。说白了就是个影子机构,谁也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

管家心思重重回到府邸。

老爷听完默然不语,思索许久后,提笔写信询问一下京城友人。

……

吴廷通过于敏中掌握的中盛票号,不断地向外吹风。

北方存银,南方取银。

手续费 1成。

如果你不看好清廷,就应该考虑四海票号。

当然,

此等行为有很大的风险,但是高风险丶高收益嘛。

中盛票号的夥计可以介绍自家客户去踩四海票号的门路,从中收取一点好处费。

即使暴露也无妨。

「通吴」是夥计的个人行为,和票号无关。砍了就砍了。

……

北方很大,人口很多。

但李郁所针对的目标群体却很集中。

在燕京丶津门丶济南丶开封丶保定丶西安丶太原为首的等城池,精心布局。

以中盛票号以及情报署发展的部分当铺古董行从业者为媒介,针对目标群体精准散布消息。

目标客户群体都是极其富裕的聪明人,也许半信半疑丶纷纷观望,但没有一个人去官府首告,主动揭露吴廷阴谋。

原因很简单,

没有好处,可能有坏处。

万一吴廷赢了,自己的这种行为会引来血腥报复~

唯独在西安不太顺利,出了点么蛾子。当地官绅骨头够硬,告发官府抓了几个人。

这也从侧面说明西安官绅的信心很足,对吴廷的仇恨够大。

……

北方士绅大族群体对吴廷弃科举的离经叛道行为,极度痛恨,极度不满。

而吴廷做事的口碑,也传到了北方。

尤其是根据是否抵抗而区分对待城内士绅的做法,言出法随,北方士绅心有馀悸。

目前南北朝局势之下,清廷还在内斗,逐渐处于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尽量选择缄默。

但他们私底下也不免吐槽一句:

「江南人心眼小。」

他们认为吴皇心眼小,睚眦必报。

四海票号是皇家产业,是吴皇敛财的工具。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大家没必要为了这点小事得罪吴皇。

有精力就多搞点私兵丶多修几座坞堡,不管将来怎麽样,自己手里有兵有粮都是筹码。

投降,是要看筹码的。

投降,是要看筒战价值的。

大家都是聪明人,死心眼忠于大清的没几个。

以前?

八旗刀快,大家不敢不忠。

现在不一样了,朝廷式微,北方失控,地方士绅权势水涨船高,大家当然是「前恭后倨」啦。

……

实际上,北方士绅的反应都在李郁的预料当中。

人性就是这麽回事。

趋利避害乃是本能。

能够混到帝国精英杰阶层的人都是极度理智,极度冷静的。他们从来不会意气用事,他们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就像靖海侯施家,

说起来自己当初就是踩着施家的某位子弟尸体起兵的。

但又何妨?

如今,投靠过来的施家不会有一丝仇恨。

相反,施令洋还自觉的把那一房的人都雪藏了,送去武夷山自家茶庄低调度日,远离官场。

省的引起自己的观感不适~

李郁甚至不无恶意地揣测,如果「四海票号」的谣言广泛流传,民间人人皆知的话,必定会有热心百姓丶忠诚书生主动去官府告发。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总之,

精通人性的吴皇给北方官绅罗织了一张大网。猎物不管进退,终会落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