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376【上万骑兵冲锋,何晴客串蔡文姬】(2 / 2)

当天下午,李艺书跟人坐上车,跟剧组选景导演,前往了一处小山坡。

内蒙草原也并非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同样是有一些山的,只不过对于内地那些名山大川来说,只能算得上是小山坡。但这些小山坡就足够来拍白狼山斩杀蹋顿的戏份了。

第二天一大早。

一千名骑兵连的人,两千名周边牧民们,骑着马赶往了昨天确定好的小山坡。

此时道具组,化妆组,还有布景组的人,早已过来了。

等这些群演到齐以后,挨个的给他们披上盔甲。

牧民那边就简单多了,他们穿的都是自己的蒙古服,只不过道具组那边,拿出了一些史书记载的乌桓配饰给他们穿戴上。

根据史学家的调查与了解,乌桓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学界一般认为其语言与鲜卑同,属于突厥语系中的蒙古语族。

虽然两者不算是直系的祖先与后代,但在历史上也曾有过交集,而且也有基因证明,蒙古人的基因中,也的确有古代墓葬乌桓人的基因。

几千人的剧组,各个都在忙碌,李艺书同样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不仅要跟李骏一起去布置拍摄冲锋戏的轨道,同时还要跟演员们讲戏,又要跟群演们沟通接下来的表演。

磨磨蹭蹭,一直到9点,几千人全部吃完了送来的早餐以后,休息了十几分钟,才正式开拍第一场戏。

这场戏,是张辽带数千骑兵冲锋攻上白狼山,而乌桓那边则是率军往山下冲。

拍这种戏,自然不可能让双方真的不顾一切的冲锋。

要分开来拍。

先拍曹军冲锋,再拍乌桓冲锋,之后再拍一个全景,双方兵马互相冲锋,大景的厮杀。

之后再拍近景,小股部队的厮杀。

反正战争戏拍摄起来是最麻烦的,李艺书也是第一次拍摄,经验方面比不上李骏,所以他没有充当导演,只是拿出自己超越时代的眼光,来对这场战争戏如何拍进行指导。

「三十秒,各部门就位!」

李骏拿着对讲机喊了一嗓子,之后看着手表,倒计时后,便又说道:「三秒倒计时!」

「3」

「2」

「1」

「第一场第一景,开机!」

随着打板员撤退后,黄海兵出演的张辽,一身盔甲威风凛凛,手持一把大刀,站在千军前方,遥指前方,大喝一声:「冲!」

瞬间,千名骑兵部队,纷纷两腿一夹,胯下马匹犹如脱缰的野马,从山下一路往上冲锋。

五台摄影机同时开拍,左右两边,前后,还有一台高高的摇臂,从十几米的高空拍摄。

「咔!」

李骏一直盯着监控器,确定这一幕没问题后,立马又让人把部队喊回来重新聚集,之后让几名摄影师,扛着摄影机走到部队的中间,近距离拍摄冲锋的戏份。

就这麽一场戏,拍了半个小时。

之后便是乌桓那边的冲锋。

相比较骑兵连部队的阵型,一群牧民出演的乌桓部队,就显得有点乌合之众了。

不过这麽演也挺好,乌桓要是足够强大的话,也不至于被曹操一路追杀,乃至被张辽在白狼山亲手砍死了他们的乌桓王蹋顿。

等双方冲锋戏份拍完,已经上午十一点了。

群演们累还好,主要是马受不了。

李艺书便让大家休息,给马喂喂饲料,让群演们休息休息。

韩三坪走到帐篷内,感慨道:「这第一次拍古代战争戏,才发现是真的折磨人啊。」

「哈哈,其实我拍《大决战》的时候还好,没感觉那麽复杂。」

李骏看向了李艺书,笑眯眯道:「主要还是总导演思路多,想法好。」

《大决战》拍摄的可粗狂多了,几乎是模拟了当初的三大战役,所以在拍摄的时候,显得有那麽点粗狂。

而且李骏导演不像李艺书这种有后世的拍摄技巧,他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拍摄思路上。

对于两军冲锋的戏,没有那麽多花里胡哨的想法,就是硬桥硬马,双方冲锋,然后近距离拍。

哪像李艺书这般,不仅调来了吊臂高空拍,又是多机位拍摄,还让一名骑术不错的蒙古族摄影师,骑在马上,扛着摄影机,来拍摄正面冲锋时的画面。

「是啊!」韩三坪佩服的看着李艺书:「总导,你这拍摄手法可真厉害,刚刚我一直在看监控器,你这要是剪出来,马戏绝对能震撼住观众的。」

「哈哈,年轻人想法多嘛。」

李艺书笑了笑,这些技巧很多都是后来总结出来的,这年头古代战争戏拍的本来就少,不知道也很正常。

几人有说有笑的聊了起来,突然李骏问道:「对了,接下来双方冲锋的戏,要怎麽拍?直接对冲?」

「不行!」

李艺书摇头道:「直接对冲,容易造成伤亡情况,我的想法是拍摄时,摄影机的角度,垂直于对冲方向,这样就能掩盖对冲错位的情况,从镜头中看起来,就好像双方是撞到了一起。」

李骏是老导演了,李艺书这麽一说,他立马就幻想出镜头感,点点头:「这个办法好!既真实又不会出现伤亡。」

「还有蹋顿被斩的戏,也要采取这种错位对冲的方式,不过蹋顿要从马上跌落,看着张辽率军冲锋过来,这个场景绝对精彩……」

几人讨论起来。

突然外面有场务跑进来:「总导,何晴来了。」

「李导你先休息,我跟韩厂长去见见我们的蔡文姬。」

李艺书让李骏休息休息,他年纪大了,精力不比他们。(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