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顺天府城下(1 / 2)

大明不革命 王子虚 3868 字 3个月前

第183章 顺天府城下

朱简烜在瀛洲号的船舱里面,用望远镜看着自己的部队攻占了大沽炮台和港口,心情就有点莫名的感慨。

自己按照海权军队的作战逻辑组织北伐,打法就跟从海上来的侵略者非常类似了。

天津的大沽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都是历史上的清王朝与当时的对手较量过的地方。

现在眼前的清军的战斗意志很不错,比历史上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时期都要强得多。

但是大明吴国北伐军的水平,从军事装备和训练水平,从战斗意志到地方群众基础,都比清朝在历史上的对手更强。

吴国主力师是基本没有文盲的现代部队,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大多是殖民地流氓部队。

此时的北方平民百姓,对哪个皇帝和官老爷统治他们都不感兴趣,他们这时候还没有民族国家思维。

北伐军和当地百姓的语言是勉强相通的,不像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还要找翻译。

至于北方的知识分子,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公开或者私下认为大明才是真正的中原正统,清国朝廷就是外来蛮夷。

更多的当官只为财的,也不在乎大明还是大清,一心要为大清效死的人其实没有多少。

所以北伐军只要击溃清军主力,剩下的就是跑步圈地平推了。

八国联军战争时期,清朝已经搞过洋务运动,单论军队的武器水平并不算差。

清朝当时的新军也列装了栓动步枪丶马克沁机枪丶后装线膛炮,与八国联军之间没有绝对代差。

现在的大明吴国北伐军,用的无缝钢管栓动步枪丶线膛炮丶机枪。

这时候清军的制式步枪是燧发滑膛枪,军事装备差距比八国联军大太多了。

不过北伐军能够迅速取得战果,除了军事装备大幅度领先清军之外,同样重要的还是突然性。

到目前为止的所有战斗中,也就是济州岛海战和登陆战,登州海战的两次战斗,敌人是稍微有所准备和应对的。

其他大部分地方的的攻城战,基本都是突然性的袭击。

敌人根本没有任何准备,北伐军就已经直接打到了门前,对方来不及组织防御就已经被击溃了。

现在的大沽口之战也是这样。

清朝在天津地区驻军总共有三万左右,大沽口码头上的驻军也有五千馀人。

现在他们都还没有得到任何前线传回来的战报,也完全想像不到战斗已经到他们跟前了。

北伐军炮船突然出现,直接掀翻了大沽口炮台上的火炮。

同时炮击码头驻军所在的军营,驻军在慌乱中乱糟糟的跑出来,就迎上了北伐军的枪口。

在舰载火炮的掩护下,吴国主力师迅速上岸摧毁了码头上清军营地。

接下来的行动流程也跟在济州岛的登陆战一样了。

主力第五师首先上岸,首先控制了码头和炮台,后续登陆的更多陆军,就直接开始深入内陆了。

第四师上岸后就直接冲向天津府城,专门负责击溃天津城附近驻防的两万多清军。

第三师上岸后绕过天津,直接去攻占武清丶东安等顺天府和天津府的各个县城,以及附近比较重要的村镇据点。

最后两个主力师和四个仆从师,依次上岸后分批前往顺天府城,控制顺天府城周围的出入要道。

吴国运输船队放下所有士兵,卸载所有的补给和货物后,返回吴国转运补给品。

大明吴国北伐军大规模上岸,分头分成次的迅速前进和进攻。

接触到北伐军的清军将领和官员,来不及观察其他地方的情况,都是首先将自己的发现送进紫禁城。

天津地区距离京师太近了,随时都可以报告前方的情况,军报可以很快送到紫禁城。

乾隆看着周边送来的密集军报,就感觉整个局势已经急转直下了。

乾隆收到天津港口也就是大沽口遇袭消息的当天晚上,就直接收到了大沽口驻军溃败,码头和营地失陷的消息。

第二天早上马上又有了新的噩耗,天津府的驻军与明军交火,损失惨重。

第二天下午,明军占领天津府城。

同样是第二天下午,明军占领武清县丶东安县。

第三天早上,明军出现在通州城下,当天下午占领通州县城。

同样是第三天下午,大批明军抵达京师城下。

第四天上午,明军与京师周边驻军在南苑和圆明园两地同时交火,总计超过三万八旗主力部队被当场击溃。

第四天下午,南明军队占领南苑丶圆明园丶颐和园等主要皇家园林。

大明北伐军攻占天津丶武清等地的时候,实际的战斗持续时间比消息送达的时间间隔要大一些。

因为北伐军其实是分兵作战的,距离顺天府越近消息送的越快。

第一条消息跑了一整天才能送到紫禁城,最后一条消息只用了一个小时就送到了乾隆面前。

所以时间越往后,消息就显得越密集。

无论是周边地方守军,还是京师周围的驻军,溃败的速度都实在太快,基本上都是是一触即溃。

给人的感觉好像大清已经大势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