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5(1 / 2)

闱答卷,此届新科进士确实比以往的更富有朝气和灵气。

这不就是天佑他这个天子的一种现象吗!

所以,他哪怕知道此时底下的人都是拍马屁的多,也是好心情地全盘接收。

待辰时一到,闱官们便给各个新科进士分发考题。

随即,所有新科进士就开始全身心地应对这场殿试。

是一跃龙门亦或是错失机缘,全看眼前这一仗了!

秦朝宁拿到考题看过后,他坐着沉思。

殿试的题目只有两道,一道八股文,一道策论。

题目一:文教兴邦否?礼法兴邦否?

题目二:论海禁的利与弊。

这两道题目在殿上所有新科进士看来,都属于完全的开放题目,和春闱、秋闱、乡试等都对比下,当真风格差异过大。

眼前的考题,很贴切国情和俗务。

几乎是所有新科进士都没提起笔,俱是一脸思考状。

对于秦朝宁而言,文教兴邦否?兴。礼法兴邦否?兴。

只要是兴文教有度,行礼法有度,国邦何愁不兴?

文教促生产力,礼法行约束与管教,二者结合得当,宣朝的生产资料何愁不上一个台阶?

至于论海禁的利与弊,利大于弊。

闭关锁国带来的危害,他脑海里有一堆历史教训的资料。

海禁一开,对于本朝产能过度的物品不仅有了去处,对于本朝缺少的资源也都可以输入。

这是能够探索这个世界,能与时俱进,还能及时掌握到海外各国的生产力发展情况,把危险的苗头扼杀在源头的机会。

秦朝宁能够想到的海禁相关的方方面面太多,从白银、黄金的输入,番薯、土豆等高产粮种的输入,到本国的丝绸、陶瓷的输出,海岸的关税带来的民生消费端的刺激盘活……

改变一国的经济现状,是要先让底层民众的收入提高,让他们有活可以做,有银钱可以消费。

这才是死水变成活水的关键,本朝的经济就有了很好的流动性,随之所有生产出来的商品才有了去处。

接着,商户们能够挣到钱,商业盘活。随后,朝廷能够收到的税增多,边境和基建能够投入的银两也会增加,整个国家上下才会进入良性循环。

他脑海里的信息很多,但是他在犹豫,在斟酌他应该把文章的内容把握的度应该到哪里。

近日在韦府和刘府上看了那么多邸报,又得到了两位先生那么多的朝政时事的指点,他是知道朝堂上目前主张海禁的官员居多的。

在这些官员们看来,从弘明年持续至今正历年的倭寇之祸,都是因为海岸线不禁的原因。

他们的想法是,禁海,就是从根上杜绝百姓投倭,能解决倭贼对于本朝觊觎的狼子野心。

但是,秦朝宁从这两道题目里,看到的是新帝的欲望、野心、愿望。

新帝年轻,有抱负,他有自己的宏愿。

由于秦朝宁思考的时间过久,殿上其他新科进士除他之外都提笔书写一阵子了。所以,不少官员,包括圣上都在想此子该不会是被难住了吧?

不怪他们这么想,是秦朝宁的军户户籍,按照寻常的认知,他们都会觉得此子学识是有,天赋也好,但是局限于出身,大抵上眼界有限。

加上,秦朝宁不过十三岁,没有阅历的沉淀。

等到秦朝宁终于提笔,开始奋笔疾书,那些打量的目光才移开。

历帝在殿上再呆了片刻,就离开了。

一同离开的还是杨首辅与其余官员,只留下了翰林院的几名官员在此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