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忧民之忧者,必然水到渠成。
四月初八晚。
第一日考试结束。
纪元分析了下,第一场考试内容都是《论语》。
第二场都是《孟子》。
难不成明日上午中庸跟大学各一道。
下午考五经两题?
这么看的话,好像确实是如此地规律。
最后一日上午,就是最后一场第五场的考试,应该是孝经跟试帖诗。
总的来说,跟正荣县县试顺序没差太多。
但每一场的考试是一本本的考。
也算有规律。
四月上旬的天黑得很。
纪元却早早闭上眼,先是默背中庸,再默背大学。
这两本加起来不过五六千字,背起来不难。
如果明日上午真的考这两本,那他算是再次复习。
等到快要休息,纪元才点上蜡烛,铺了被褥睡觉。
也不知道是不是习惯了。
还是以前睡过更差的床。
纪元沾了枕头就睡,睡得还很香甜。
每逢大考,他的睡眠质量都格外好,像是身体都知道,必须好好休息,才能好好考试。
四月初九早上。
醒来的学子们看着手里新做的饼子,正荣县十二学子不再狼吞虎咽,不管这饼有多香,都要吃个五分饱即可。
等试卷发下来,纪元定睛一看。
第一题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
第二题出自大学,“大学之道。”
看到第三场考试的两题,纪元几乎能看出出题人的恶趣味。
昨日的考试,一日论语,一日孟子。
都是第一题起手很难,第二题简单。
今天的考试,一个中庸,一个大学。
看似中庸的“君子之道费而隐”不好答。
其实大学的一句“大学之道”才是包罗万象,答不好就是四不像。
这题目出得不刁钻,却带着一股恶趣味,就是要让学生随时落入“陷阱”。
四书题目都是这样,下午五经考试,纪元都有些期待出题人会给什么题目了。
第一题:“君子之道费而隐。”
意思是君子之道广大而且精微。
看着似乎有些矛盾,但同样在阐述君子之道。
实际是讲,一个君子,做到圣人一样的境界,也能做好普通人的事情。
结合上下文的话,拿君子跟普通人相比,跟圣人相比。
是在讲君子是可以学习并进步的,最开始都是普通人,等达到最高的境界,那就是圣人了。
从这点破题,应该问题不大。
如果从普通人做到圣人,可以从努力学习分析,也可以从实践分析。
只要沿着一条线写下来,文章便成了。
第二题,也是纪元无奈的题。
“大学之道。”
这句后面很多人都会背诵。
但凡是个读书人,总会背第一章的内容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再后面便是解释大学的原则到底是什么。
而大学之道,翻译一下就是。
大学的原则是什么?
比如问你,学语文的意义是什么?
学物理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一个千人千面的回答,当然,问语文要围绕语音,问物理要围绕物理。
问大学?
自然要围绕大学。
可《大学》讲的又是什么?是格物致知,是诚意正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好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