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所见所感,除了科举二字之外,再无其他。
纪元好奇,能中童试的文章,到底什么样。
可惜书铺老板是不让翻的,毕竟都翻了看,谁还买啊。
李廷也没舍得,两人看了一会,被老板发现。
没想到的是,这个胖胖的书铺老板,竟然还认识纪元:“是你?去年你来过两次。”
头一次碰到黄夫子,第二次年关前买了许多,但那时候书铺忙,老板并未打 招呼。
没想到还认识他。
老板又见纪元穿着县学的冬衣,惊讶道:“你还真考上了。”
“不对,你就是那个小神童纪元?”
“那个年纪最小,却在六百多人当中考中的纪元?”
“还写了竹石?”
说着,老板把店里装裱起来的竹石拿出来:“这是你写的?!”
纪元立刻摇头,老板一拍脑袋:“忘了,这是咱们县上刘举人写的,他让我帮忙装裱,但诗是你的手笔!”
李廷却接话:“没错,就是他,他还新作了一首。”
“我也知道!元宵嘛!你们知道咱们正荣县现在最流行什么吗?”
别说李廷了,纪元都有点好奇,直觉上跟他有关。
“最流行,马家元宵!”
还真是。
纪元听书铺老板唾沫横飞地讲述。
那首元宵诗出来之后,不少人家都在连夜找纪元吃过的马家汤圆,桂花核桃馅,珍珠一样的江米,要有多好吃。
但县城唯二的两个马家,根本不知道啊。
被问得多了,两个马家不约而同按照诗里面说的,模仿着做。
时节不对,那就用干桂花,核桃仁咬牙买,珍珠一样的江米?用!
其中被称为老马家的,甚至让灯笼铺做了盏漂亮的昏黄灯笼,就放在摊位前。
这像了吧?!
两个马家汤圆都被抢售一空,风靡正荣县!
纪元听得扼腕。
早说啊。
早说他来卖啊,还能赚钱呢!
他就那一两六钱,随时会变成穷光蛋。
当然这是在开玩笑,若真的经商了,那他的身份必然要改,如今的风气,对商贾并非那么欢迎。
老板对此事津津乐道,一口一个小神童,听的纪元脸皮都臊。
听到两个马家汤圆的竞争,纪元倒是觉得有趣。
毕竟只是首诗,两家能把握住机会赚些银钱,对普通人家来说自然是好的。
现在老马家凭借灯笼胜出一筹,好像卖得更好点。
李廷也有了兴趣,他那日听的都想吃了:“要不然,咱们也去尝尝?”
纪元摸了摸口袋的铜板,去看看也行。
毕竟是他带出来的风尚,这热闹要是不凑,实在可惜。
“你们尽管去,这些东西我差小伙计给你们送到县学去。”胖老板笑着道,“以后碰到了说一声就行,县学我们常去的。”
虽然两人买的都是最差的纸张,老板也不另眼相看,穷学生他见多了,纪元这种小神童更是独一份。
回头他要是真考上秀才举人的,自己还能沾光呢。
县城不算大,两个马家元宵也挨着,小摊旁边确实围着不少人。
只不过吃汤圆的人,大多吃过之后有些失望。
“说得好听,哪有那么好吃。”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听得是好,吃起来也就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