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善同回过神,噢,是得仔细听,这都是给造反打基础呢!
必能和睦兴盛
江都刺史府为此次召各州刺史前来议事准备良久,一应事项由姚冉,骆观临,王岳,王长史,及前七堂反复商议修改,已有一整套十分成熟而详尽的章程在。
在常岁宁的示意下,先由姚冉出面代为开口。
姚冉先提到了土地之政及赋税徭役的部分变更之处,再有人才招引,流民安置之策,以及藏书分配各州的条件,基本的藏书会统一分配至各州府学,涉及更多的珍稀书籍则需要与各州学事建设的进展挂钩。
沈文双听到赋税徭役的变更时,已经开始额头冒汗。
诚然,各道节度使拥有对治下赋税及人口徭役的分配权,各道所得税收,可由节度使优先用于治下所需,甚至近年来,因帝王与朝廷的权威不复从前,许多节度使干脆不再向朝廷上缴税收。虽不至于直言拒绝上缴,但也总有诸多说辞手段避开朝廷的管控问询。
这也是各道节度使愈发权重的依仗及体现之一。
这让朝廷本就虚空的国库愈发难以为继,也渐失去对这些一方大吏的掌控,局面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总而言之,如今的节度使,对治下的一应事务,拥有着更胜从前的“便宜行事”之权——
但即便如此,沈文双还是觉得目下这便宜行事,便宜得有些太过了……
虽看似不算全然推翻旧制,只是在基础上改动,但给他的感觉就好似,在一根草绳的弹性范围内将此绳拉到了最大程度,哪怕有只苍蝇路过扇上一下,这绳儿立时便要断裂了。
土地之制,税收之策,关乎一国根本……万一被那些利益遭到了触碰之人揪住弹劾,只怕一个“欲乱国之根本”的罪名跑不掉。
也就是如今这世道乱了,若换作从前……
沈文双悄悄擦了擦汗,若换作从前,那也不能出一个女节使呀。
紧接着,他又听那位冉女史道,要将江都女子的做工条例,推及整个淮南道。
沈文双听到这里,已经有些钦佩了,不为别的,就是觉得这些年轻人的胆子真的很大,精力也实在旺盛,分明可以预见这些新政会遇到的阻力,却仍然敢想敢做。
但转念一想,能下定如此决心,或许正是因为新政之下的江都,的确做了很好的先行示范。
而沈文双能感受得到,随着那位冉女史所提到的事项范围越来越广,众人的态度逐渐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不同。
先说坚定支持派的,最显眼的共有四人——
一是申洲刺史丁肃,他支持推广新政的原因很简单,他心中的口号是:要做便做到极致。
况且,此番汉水畔一战,他在常节使面前也算略有些地位了,和这些人相比,他是有些基础在的,若不守住,岂不亏了吗?
二是和州刺史云回,他的想法十分磊落,他见证了新政带来的诸多改变,知道这是一把好刀,迫不及待地想要接纳。
三是光州刺史邵善同——他不确定这是好刀还是坏刀,他只知道,常节使能带他造反。造反这种事,讲究的不就是一个上下齐心,指哪儿打哪儿吗?
而第四个,便是沈文双本人了……心虚,且坐着人家给的软垫呢,他虽手段不够,但很懂得看人家的手段眼色——年纪大了,往后安安分分地做个摆件傀儡,比什么都强。
以上四人为支持者。
保持中立的仅舒州刺史一人,他是被钱甚第一个暗中策反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