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96(2 / 2)

丑女如菊 乡村原野 3780 字 6个月前

至四月底,清南村已经聚集了宿儒及文人学子三四百人。大家看着那几百亩黑黢黢的山地,听当地人描述橡园当初的好景致。以为若不是这场大火,书院定会安在此处,纷纷大怒,遂联名上书湖州府,要求严查此案。

其实这案子早就移送刑部去了,皇帝责令三司会审,各方趁机互相弹劾,这才牵出了许多人,热闹的很。

众皆以为是周夫子在背后推动此事——这火惹得老宰相发火了,使得他们跟着倒霉。因此纷纷大骂那放火的神经病,除了烧掉一座山,死了几个贱民,也没见谁得了好处。若不是有金四贵儿子的供词,几乎都要怀疑是张家自己不小心失了火,然后赖到旁人头上。

这其中尤以临湖州的原吏部丁尚书最憋屈,因为好些人都怀疑是他指使的。

然大理寺和刑部折腾了几个月,也找不到当初怂恿金大金二的少年,却越能证明这场大火是有人蓄意谋划,连下塘集也有人说见过那少年和金家兄弟在一处。

既查不出来,永平帝为了安抚民心,从被牵累抄家的官员家抄出的财物里,分拨了五万两白银,赔偿张家。

说起来好笑,这赔偿数额定的如此高,还有黄豆的一份功劳。

圣旨来到,张家除了留下一万两白银补偿损失和支付给雇工,余下四万两分别捐给了书院和医学院,对外说这钱是皇上一片仁心爱民,不算张家捐的。

皇上听人汇报此事,圣心大悦,听说张家迁移了祖坟,便特许张杨于书院开张之日,回乡祭祖,并和赵耘、袁县令一起主持书院开张盛事,甚而连医学院也关注起来,着太医院派人来协助。

正当众人议论张家因祸得福的时候,便有御史上书弹劾张杨,说其父兄乃奸诈商贾,明里出资支持书院和医学院,实则借两院之便利,行商贾之事,谋取钱财,却蒙蔽圣听,乃欺君罔上之徒。

永平帝见了奏折也皱眉,又觉得以老宰相为人,若是弟子如此行事,断不会坐视不理,其中必有缘故。

于是责令湖州知府严查此事,又令二皇子南下,代表朝廷出席青山书院和碧水书院落成仪式,以彰显皇家对书院和天下士子的重视。

碧水书院乃丁老头(原吏部尚书)等人筹办的书院,因其坐落在临湖州凝碧湖畔,因此得名,倒跟青山书院正好相对了。

青山书院六月一日开张,碧水书院则定于六月十日开张……感谢亲们投出宝贵的粉红票,今日两更,下一更即刻送上,再求最后一晚的双倍粉红******

第五百六十九章 欺君

不说朝廷的人往下塘集赶来,且说菊花听说此事后,气得在家大骂,说这些当官的不干正事,屁大点事都能上纲上线,只要对自己有利,全不问青红皂白,就敢乱扣罪名,还摆出一副义正言辞的嘴脸。

她开酒家碍着谁了?卖自己种的东西,还卖得那么便宜,跟奸诈商贾完全靠不上,真是岂有此理。

时至五月下旬,张家刚把秧苗栽下田,又要忙着采收木耳,鸡鸭兔子养殖多了要加强管理,地里黄豆、玉米、山芋也要跟紧了,蔬菜种的也多,全家老小都忙不停,这消息格外让她恼火,本来孕妇火气也格外大就是了。

正好这天学堂休息,家人都出去忙了,红椒和黄豆几个小的写了会字,就跟着菊花去后园子里伺候辣椒秧子,见娘(姑姑)咬牙嘀咕不停,便问缘由。

菊花并不因为他们是小娃儿,就不准插嘴大人的事,反而经常用浅显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