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盛唐风华(90)二更(2 / 2)

没你就不行 林木儿 10177 字 2023-11-05

李治愣了一下,“气候有异常?”

“什么异常?”

林雨桐还没开口呢,武后来了,听了一个尾巴,就开口问了一句。

“母后大安。”林雨桐起身见礼,武后顺势拉了她坐过去,“这么热的天怎么进宫了?赶在天凉快了进宫多好,顺便把孩子们都带来,我跟你父皇可有些日子没见了。”

林雨桐跟着落座,这才道,“因着有事,心急如焚,便不曾带他们。”

“到底什么事呀,这么郑重其事?半日都等不得?气候有异,可是旱灾之故?”

林雨桐点头,“是!正是出现旱灾了。”

武后就说,“这几年,英国公所提议的水车,而今也铺设了不少了,你觉得不足以应对这旱灾?”

林雨桐点头,“这次京畿道的旱灾,比之当年皇兄监国时的旱灾还要厉害上一些。因此,儿臣进宫就是要奏明此事!趁着河水还不曾断流,速速从东都调拨赈灾粮食,以应对这次大灾。”

这话一落,武后的手就紧紧的抓住了扇柄,一直想离开长安,去东都洛阳,提了三次,圣人都不允!但是这次,是天助,这真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因此,她立马道:“镇国所言甚是,此时调拨粮食,有备无患。即可传旨,调拨粮食,一备赈灾之用。这消息得传出去,得叫百姓们心安,知道朝廷有应对之策。”

李治点头,“允!”

立马拟折子用印,传下去叫人去办就行。

事成了,林雨桐就起身,“那儿臣就不多留了。”

武后抬手压了压,“镇国莫急,本宫也正有一事要上奏圣人。”

林雨桐便不好走了,重新坐回去,就听武后说,“圣人,这次无论如何要听臣妾的,移驾东都吧。”

林雨桐一愣,诧异的看武后。她是真会抓机会!

洛阳是武后的大本营,那地方李治一直不愿意去。但是无奈,这不是赶上长安天灾了吗?

天灾厉害,这意味着什么?以为着粮价闹不好得成十倍的上涨。

长安有大唐的整套机构,低层官员占大多数。还有戍守皇家的各种军队,人数极大!若是闹起粮荒,缺不了皇家的粮食,缺不了世家的粮食,但是这些八成的朝堂低层官员怎么办?军队这般数量的人要吃饭,又怎么办?

黄河和渭河因为大旱,水位会越来越低,这就意味着水路运输负担不了这么多人!

与其运来的粮食叫政府班子吃了,叫军队充当粮饷了,那就不如咱都走!那么这粮食压力就会骤减,这于赈灾而言是有利的。

尤其是军队,皇家在的地方,这才需要大量的戍守。皇家若是不在,有一部分人保证长安不乱,这就足够了。

以有限的运力,运送有限的粮食,咱走了,减轻的是长安的负担。

林雨桐心里叹气,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占全了!武后这个提议存了私心,但是从赈灾的角度看,武后这个安排又是妥当的。

从天时说,灾情到这里了,这么安排合适。

从地利上看,洛阳四通八达,又是陪都,圣驾降临不会劳民伤财。

从人和上来说,对武后是绝对有利的。

李治不是不明白武后的打算,但是考虑灾情,哪怕对方存了私心,这个决定也得下。

武后又说,“况且,圣人封了泰山,咱们此去洛阳,封嵩山……以彰显陛下之德!”

李治笑了下,还是没言语。不过紧跟着,李治就叹气,“去东都吗?朕之前还想着,今年册封太孙!”

是的!李显去年娶了一位太子妃崔氏,娶进门之后不久就有喜了,今年正月,生下一子,为李显嫡长子,取名重照。

而今,李治说要册封李显的嫡长子为皇太孙,什么意思呢?

偏在这个时候提出来,这是要跟武后做交换吗?

武后只迟疑了一下,就笑道:“名分定下来,册封之礼,等到了东都再办是一样的!灾情如火,却耽搁不得。”

她答应下来了,册立这个孙子为太孙。

这话一说,李治就叹气,“那就叫人收拾吧,哪些人留下赈灾,哪些人带去东都……”

武后看桐桐,“这一路上你父皇的身体还得仰仗你,这又是大热天的,又是长途奔波的,需得你看着。”

林雨桐皱眉,这个事得想办法推脱了,但不急于一时!与其在这里跟她争论,不如等要走的时候装一场病留下更合理。不是非赖着想干什么,而是有不得不留的理由。

她的不言语,武后以为她默认了,就又道:“回头你还得去温泉宫和慈恩寺去……”

明白,不能把李弘和李贤这两个做过太子的人留在长安。

林雨桐明确的应承了这件事,李治马上插话道,“叫桐儿留长安吧!赈灾之事,无人看着,不能放心。”

武后迟疑了一下,这才道:“臣妾担心您的身体。”

无碍!

武后便不再言语了,起身告辞。林雨桐跟着起来,李治就说,“叫你母后忙吧,你难得回来一趟,给朕摁摁肩膀,肩膀又酸又硬。”

是!

武后去忙去了,李治抬手把大殿里的人都打发了。

林雨桐坐过去,知道这是有话要说。

李治看了看大殿,“等朕跟你母后走后,你要看好长安。不知道怎么了,哪怕知道你母后的话很有道理,可是就是舍不得离开!这大殿以前呆的烦,可如今竟是舍不得了。”

林雨桐沉默了。事实上,李治活着走,却没能活着回来!他的生命也进入倒计时了。

武后说带着自己,李治认为不用……那就赈灾吧!赈灾的事情更要紧,这也是自己不愿意跟他们一起离开长安的原因。史料上记载,这次大旱,关中之地严重到了人吃人,易子而食的地步。可见,武后带着李治走后,长安的赈灾安排的并不到位。鉴于这一点,不管他们怎么想的,她都会想办法留下。

如今李治答应叫自己留了,那倒是省事了。

李治叹气,看桐桐,“桐儿,咱们父女俩今儿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林雨桐就看刘仁,刘仁一抬手,大殿里走了个干干净净,整个大殿顿时就空了起来。她这才道,“您说吧,儿臣听着呢。”

李治苦笑,“最近,朕常梦见小时候,那时候阿娘还在!国事有阿耶,家事有阿娘,我活的自由自在,别提多舒心了。后来,阴差阳错,做了太子,做了皇帝,可好些年,朕已然不知道何为开心颜了。孩子,你别怨,生在帝王家,谁都是如此过来的!”他伸手攥着桐桐的手,这才又道,“为父知道,你心思正!为父也知道,你母后舍不得手里的权利。而我儿你,到底是心软,恪守孝道,不是非不得已,从不正面顶撞你母后。我儿这般性情,为父心甚慰。为父这身子,近来感觉颇为不宁……再算算如今这寿数,孩子,阿耶总觉得自己快要去见你皇祖母了。这身后事,为父得考量了!真要是有那么一天,怎么办?你母后身子康健,必是个长寿之人。等为父走了,你母必是要摄政的!显儿那般,不是你母后的对手。他若听话,万事有你母后裁夺还好。他若不听话,你母后怕是难容他!有个太孙也好,立个幼帝,你母后摄政。她若比朕多活十五年,那时候重照也成人了,少年帝王,有人辅佐,也能立事了。她若比朕多活二十年,时候重照都已然是青年了,一个暮年之人,如何是青年的对手,熬也熬死了!最多,她能比朕多活三十年,可三十年,她已是九十岁的老者,能吗?不能的!有人其实跟朕建议过,说是学学汉武帝。汉武帝立幼便杀其母,防的是乱政。可你母后是摄政,不是乱政!这得说句公道话,那便是你母后在政事上颇有见解。她有主张,敢主张,且看事能明察善断……从大唐的朝局考量,朕放心你母后,而不放心太子!朕愿意你母后摄政,这是朕的意思。”

林雨桐明白,他说这些,是希望自己不要因为这个跟武后起冲突。

不得不说,李治心里想的,都是对的!李显不成,那就册立个太孙!有太孙在,武后便是舍不得权利,那你就摄政!你在政事上有见解,朝事处理的也清明,那就你来嘛!等你老了,孙子也大了,把朝事交托到孙子手里,这不好吗?你摄政得一善终,江山传承到孙子手里,也不是给了外人。

这么一想,竟是处处妥当。

便是没有自己这个镇国公主,李治也是这么想,这么安排的。李重照历史上确实被册封了太孙,后来因为‘照’与‘曌’同音,避讳改为李重润!这孩子很倒霉,在历史上是被构陷,说是他说张易之兄弟恣意进出内宫云云,惹的武皇大怒,拉出去给打了板子,因杖刑被活活打死了!当然了,此重照不是彼重照。那个重照的生母是韦氏,这个重照的生母是崔氏。

但不管是哪个重照,李治的安排都没大毛病!

只是他压根没想到:武后不想为后,她想要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