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第148章(1 / 2)

女将 张佳音 10312 字 2023-11-04

丰州地处险要, 历来都是外敌入侵中原的必争之地。

然整个北境边线极长,两军集结大军于丰州境,其余各处边城亦要有军队镇守, 是以大邺乃是从丰州以南抽调兵士支援。

而大军集结,需要一些时间。

根据大邺斥候情报, 突厥集结的大军人数也在十万人左右, 然则突厥骁勇善战, 是以鲁肇、郝得志等将率京城一万精兵, 日夜兼程赶至丰州,期间兵士汇入,抵至丰州城外边军大营时,共调集九万大军,抵御突厥的边军共计二十万余人次。

镇北侯和鲁肇同为勋贵出身, 乃是世交, 镇北侯对鲁肇等人的到来表现的尤为欢迎, 还亲设接风宴, 要为他和一众武将接风。

在他们抵达之前,两军已经进行了几场小规模的刀戈试探, 大战一触即发,因此

鲁肇从到达丰州三次推辞接风宴。

然而镇北侯执意,早已吩咐人准备好宴席, 只要求众人出席, 便教他们去暂时修整。

镇北侯只对鲁肇等几个家世出众且与他有旧的武将表示了友好的欢迎,对待其他武将态度十分寻常。

尤其是郝得志等几个武将,乃是裴君的旧部,他更是明显,连敷衍都不屑做。

镇北侯是主帅, 服从军令是军规,郝得志等人对此,也只能是面色沉沉地去营帐。

傍晚,鲁肇、郝得志等武将来到举办接风宴的营帐,营帐中珍馐美酒无数,竟然还有乐师奏乐,舞姬翩翩起舞。

教众人一时恍然,仿佛不是在阵前,而是远隔千里的京城。

这下,不止郝得志这些裴君的旧部神色有异,连其他武将也都忍不住面面相觑。

最后众武将将视线一同转向鲁肇,此时的边军,镇北侯为主帅,鲁肇为副。

鲁肇神情冷峻,扫过舞姬,直接开口:“元帅,大敌当前,如此,欠妥吧?”

镇北侯似是被冒犯,霎时冷下脸,“本帅掌军二十年,鲁贤侄年纪轻轻,初来乍到,是在质疑我掌军的能力吗?”

下马威。

镇北侯一开口,在场众人脑中立即闪过一个念头,镇北侯在给鲁肇和他们下马威。

两家确实是世交,可在军中,也是有竞争的,显然镇北侯想要鲁肇低头,保证他的权威。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两人身上,镇北侯却看着鲁肇,等着他的回应。

打仗时,军队中最忌讳争权夺利,有可能造成战事失利。

鲁肇极清楚这一点,是以当年他和裴君在军中不和,却也未曾违抗过裴君的任何军令,但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裴君治军严明,为人公平公正,亦会听取旁人的意见,且绝对不会容许军中出现舞姬。

这是对军规的藐视。

是以鲁肇并未让步,依旧坚持己见,“元帅,军规之中,便有一则,军营不许外人随意进出,不能寻欢作乐。”

“元帅为我等接风,我等感激不尽,然军规为大,旁的便算了。”

镇北侯眼神锋利,随即,态度一转,放声一笑,“本帅是为了给贤侄和诸位接风,才命人准备了歌舞,以免失礼,既然贤侄不喜,本帅自然不勉强。”

说完,摆手命乐师舞女退下。

鲁肇这才就座,其他人随其后,纷纷落座。

开宴后,鲁肇等人只起初宴饮几杯,并不贪杯,时刻保持清醒。

镇北侯见状,端着酒杯,笑问:“诸位怎么连酒也不喝?”

他问完,又作出一副想起来的模样,道:“军中亦有军规,不可饮酒。不过据本帅所知但当年裴将军任主将之时,边军可是人人都有好酒量。”

“也是,裴将军是个女子,治军上到底不足。”

他这话着实阴阳怪气,郝得志听得怒火中烧,若非出京前,曹申再三叮嘱他,到边关后安静低调,此时定要拍案而起。

鲁肇看了一眼郝得志等人,见他们控制得住情绪,这才对镇北侯解释道:“北境苦寒,当年众将士偶尔为了取暖提神,才会饮几口酒,若有将士醉酒误事,仍然以军法处置。”

他一顿,似是真的疑惑地问:“难道元帅掌军,更加严格?”

紧接着又自问自答道:“不过如今大邺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拨至边军的军需充足,边军饱食暖衣,军中是该彻底禁酒。”

从此时的酒宴和方才的乐师舞女便可看出,镇北侯掌军,便称不上“治军从严”。

反正郝得志等人听后,瞬间展眉,看向一直不对付的鲁肇时,眼中都温和了许多。

镇北侯则是冷笑,意有所指地道了一句:“年轻人是得更知变通。”

之后,镇北侯与鲁肇不再交锋,接风宴貌似一片和谐的过去。

这日之后,鲁肇等将士不算顺畅地被编入边军,由镇北侯统领。

大邺和突厥继续试探进攻,有胜有负,通常有经验的将军可通过这些摸清对方的战力情况,以此制定和部署战术。

而镇北侯一直表现得极有自信,主帅自信,进而也影响到将士们,大邺军的士气十分高涨,就连丰州城一部分百姓也受到了这种士气的影响,认为大邺必会胜出。

但鲁肇对他所表现出来的身为一军主帅的能力,并不十分认可。

与之对比的人,当然是燕王和裴君。

镇北侯确实有多年统军作战经验,但多是剿匪或者平乱的较小规模的战事经验,当年大邺与突厥长达七年的战争,机缘巧合之下,他没能参与。

可对燕王和裴君以及众多参战的将士来说,这七年,他们从起初的经验不足到后来的游刃有余,其中最大的一个优点,便是不自负。

这几年,大邺为了应战做准备,北境的军力确实增长极快,算得上兵强马壮,且明帝派遣二十万大军御敌,胜算确实不低。

可镇北侯一副“已经赢了”的姿态,恐得意忘形。

边军中有鲁肇的旧部,鲁肇暗地里招人来问过镇北侯这几年在边军的行事,免不得越发不放心。

一个好的将领,理应如燕王和裴君一般,掌握大权的同时,尽可能给每一个有才能的人施展抱负的机会,而不是排除异己,树置所亲。

镇北侯练兵并未耽搁,可在军中任人唯亲,顺他的人升迁迅速,逆他的人直接排挤出权力核心,得不到重用。

而且,镇北侯如今已经有了拥兵自重的苗头……

他们这些后来者,如今在边军之中面临的困境颇多,若非鲁肇并不让步,恐怕他会被直接架空,郝得志等将士更是要被发配至边缘。

但暂时也就只能到这个地步,鲁肇不能在如此关头跟他争得太激烈,仍要以大局为重,免得影响战局。

可惜镇北侯独断专行、好大喜功,丝毫没有感受到他的大局为重,还提出一计——兵分三路,两路从侧绕至突厥后方进行奇袭,中路配合,一举大挫突厥。

所分三路,他提议由鲁肇和郝得志各领两万精兵,一东一西潜行,他本人亲自指挥中路,等候烽火示警一起,大军齐出,杀突厥军一个措手不及。

且不说镇北侯想抢占先机的这个计谋如何,单单派鲁肇和郝得志各领一军作为前锋,不免教人怀疑他有刻意消耗两人实力,好坐收渔翁之利的意图。

军令如山,镇北侯不容人置疑,直接定下这个计策,并且令全军准备,鲁肇也只得听令,争取战事如镇北侯所料一般进行。

为了不引起突厥斥候的注意,鲁肇和郝得志夜里整军,藏踪蹑迹,十分小心地潜行。

根据斥候所报,突厥大军驻扎在阴山的一处宽谷之中,是以东西两支军队需得绕行至山背,进入突厥境内,从突厥大军后背突袭。

按照计划,他们要用三天时间绕至突厥军后部,并且在第四天亥时从右后和左后一同进攻,同样以烽火为信。

鲁肇和郝得志他们这些将领,皆有丰富的行军经验,且对北境的环境气候颇为熟悉,虽然第一次深入阴山,但行军还算顺利,皆在第四天亥时之前,抵达了各自的目的地。